白癜风涂抹药物 http://m.39.net/pf/a_4639949.html00:28
江南都市报讯全媒体记者段萍、实习生谌昕摄影报道:年上班的第一天,江西日报传媒大厦的一楼大厅里热闹非凡,“江西报业传媒集团景瓷馆签约艺术家暨陶瓷作品迎春展”在这里隆重开幕,八十余件(套)风格迥异的陶瓷作品,从传统到现代,从花鸟到人物,从具象到抽象,汇聚了众多来自景德镇陶瓷艺术家的精品之作。步入新年,一场高水准的陶瓷艺术展亮相,为城市增添新春的文化气息,看一场展览,让艺术的美好开启我们的新生活。
神形兼备的瓷上八哥意趣横生
走进陶瓷作品迎春展的现场,观众很容易被一件精妙的《八哥图》所吸引,八哥夸张的造型和传神的白眼,颇有八大山人画风的韵味,而这是来自景德镇中外陶瓷艺术协会会长、著名书画家金大翁的陶瓷创作。
大翁创作全面,山水、花鸟都有着显著的个人风格,注重线条的垂练,布局之巧构,造型意趣。其笔下的“八哥”尤有特点,形神兼备,趣味传神,已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被誉称“当代八哥第一人”。大翁说,画鸟要先学会和它一起生活,把它当知己,像家人一样对待。为了画好八哥,他除了常年坚持外出写生,还养了多只八哥,长年累月相处、观察,对八哥的习性,熟记于心。他笔画下的八哥,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或栖息于山崖边或停靠在树林间,或抬头眺望,或闭目养神,每一只都独一无二,活灵活现,意趣横生。大翁画八哥用色不多,寥寥几笔,八哥的特点就都表现出来了,简洁明快。
大翁画八哥可谓独树一帜,用墨格外考究,他的八哥有古人的笔墨,又融入了西方的造型结构,看起来振翅欲飞,苍劲有力。他把全部的激情、喜怒哀乐都放到八哥身上,把文人画的水墨表现融合在八哥身上,呈现出中国画的神韵,让大家看到了八大山人、石涛、齐白石、潘天寿等大师的影子。大翁画八哥半生,其中十年用来画脚,这种近乎苛责的创作传递了大翁对书画艺术的不懈追求,也是他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
艺无止境,青花雪景与金奖“无相”
年出生于甘肃陇西的何笠农,现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院长,景德镇美协副主席,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他曾学习油画专业,在探索陶瓷艺术的道路上,他首先尝试将油画的某些效果在瓷板上得到展现,从而开创了青花雪景瓷板。冷峻的蓝色和静谧的素白相互作用,营造出一种银装素裹、万籁俱寂的诗意画面,远观似油画,近看是瓷画。这样的创新在新世纪之初的景德镇,大大推动了瓷画艺术的发展。使得此前一直被用来描绘纹饰或写意的青花,从此被大胆创新,用来表现写实主义,现代主义、象征主义甚至是后现代主义。
但何笠农在艺术上的探索永无止境。迎春展中,何笠农的一组高温颜色釉作品《无相》耐人寻味。据了解,《无相》让何笠农在年瓷博会上捧回了一项金奖,它彻底跳脱了之前具象的写实主义以及油画底色,大胆采用了现代主义与抽象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建构出宽阔的艺术想象空间。这一组现代高温窑变颜色釉作品,线条、色彩、雕刻等等一系列技法在经历℃以上的高温烧造之后,窑变出独一无二的“未知”造型,极大提高了作品的独特性和艺术价值。
陶瓷宋绢木珠有机融合的国画四条屏
《一年之计在于春》《莲花出泥不染枇杷枝头留香》《树高蝉声远仲秋石榴香》《事事清白一壶茶》,陶艺家、国画家、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冯少胜的国画四条屏清新淡雅,红色在画面里的点缀透出丝丝喜庆的气氛。
在陶瓷上创作国画四条屏并不少见,将国画仿制到瓷板上早在清末乃至民国已成时尚,但那些一眼就能辨别是瓷板画。而冯少胜的四条屏独具个人特色,远观是国画四条屏,近看竟是瓷板画,仿古绢无光色釉和釉下五彩的四条屏,是他在这个系列作品里的独辟蹊径。其中,仿宋绢底色,是冯少胜到野外寻找原矿石配制的,并未使用颜料,创造出磨砂哑光的形态,继而通过国画手法,使两者有机融合。此外,他还将陶瓷与木质结合,最开始是在瓷瓶上开窗,用筷子折成小段镶嵌而出,后来慢慢演变成佛珠,最后将瓷板底色配置成哑光磨砂仿宋绢帛画状态,将四条屏的整体美观推向高潮。将陶瓷、宋绢、木珠有机融合,冯少胜是第一人,克服了难度,也“玩”出了高度。
来自生活的艺术,鲜活且打动人心
瓷板画《粉墨登场》以绚丽的颜色和夸张的人物造型,在一众陶瓷作品中很是抢眼。而实际上,细细品味,这一件非常有现当代风格的作品背后还隐藏着更多的故事。作品中的主角是留着“杀马特”发型的年轻人,五颜六色蓬松爆炸的头发下面,是那些渴望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