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成果湖北发现第3具郧县人头骨化

9月28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重磅发布,继年、年之后,湖北再次发现一具古人类头骨化石,命名为“郧县人”3号头骨,这将为中国百万年人类演化史提供关键化石、文化证据。武汉大学团队参与该项工作,在无人机倾斜摄影和高清实景三维建模、对头骨及地层所有遗物高清建模等方面发挥作用。

图源:央视网

此次发现的“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被埋藏于学堂梁子遗址内有一定钙质胶结的砂土地层中,目前已清理出露额骨(包括眉脊)、眼眶、顶骨、左侧颧骨和颞骨及枕骨左侧,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化石出露部分保存完好,形态清晰,人类属性确凿。难能可贵的是,该头骨形态基本正常,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形,所能提供的性状信息比此前在该遗址发现的另外两具头骨更丰富而真实,会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前两具头骨变形的缺憾。

武汉大学团队在发掘现场

自年“郧县人遗址”启动新发掘以来,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李英华、邹秋实,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黄先锋及相关研究生组成数字化团队,完成了“郧县人”遗址周边4平方公里的无人机倾斜摄影和高清实景三维建模,并实时跟进遗址发掘进展,为遗址发掘过程及地层、遗物的数字化记录建立了规范的工作流程,提供了高效的建模软件,完成了地层、遗物实时三维建模的工作。

“郧县人”3号头骨发现后,武汉大学数字化团队又采用多种方法包括手持式激光扫描(精度0.2mm)、架站式激光扫描(精度1mm)、倾斜摄影测量等对该头骨及地层所有遗物完成了高清建模,为精细化保存头骨埋藏环境与解剖学信息、精细化复原展示头骨以及开展头骨深度科学研究都奠定了坚实基础,使百万年前的人类文化遗产在数字世界中得以永生,为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出了贡献。

学堂梁子遗址位于汉水北岸

考古发现是我国早期人类起源、史前文化与中华文明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进程的生动诠释,展现了绚丽多彩、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风采。武汉大学考古学科成立于年,是中国较早成立的考古学科之一,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较完整的学科体系、较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和若干优势特色研究领域,具有一流的学术水准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前沿科学已经成为考古研究、文物鉴定与保护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其研究成果对于增进和深入了解历史的发展进程有着重大作用。年12月,武汉大学与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建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该研究院依托武汉大学考古学学科,设立7个不同方向的研究中心(所)。

印证盘龙城为商朝南方中心城市、发掘出距今年的古城墙和护城河、发掘出土精美“蛋壳陶杯”、确认两处商周时期重要遗址、发掘的盘龙城金片绿松石器在汉展出……自成立以来,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已经取得多个重要考古发现,引起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yingxingye.com/wjsy/352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