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 http://m.39.net/pf/a_4440903.html
贵州被誉为天然“大公园”。特殊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原生的自然环境、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形成了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交相辉映的丰富旅游资源。一路走下来,我觉得与江南的秀丽玲珑、塞北的豪气冲天、青藏的舒展圣洁相比,贵州另有一种独特韵味。贵州的山,层峦叠嶂,秀峰林立,各具风姿。贵州的水,蜿蜒于崇山峻岭,奔腾穿泻于深峡幽谷。石灰石溶积岩是贵州省地貌的主要特点,喀斯特溶洞遍布全省各地,可谓“无山不洞,无洞不奇”。风化的石灰岩和白云岩,挺拔林立,千姿万态,而散布于崇山峻岭之间的大小湖泊给这个山区省份又增添了几分妩媚。
贵州引以为自豪的第一大景点为黄果树瀑布,但对我而言,因为已经游览过世界三大瀑布的北美洲尼亚加拉大瀑布和南美洲的伊瓜苏瀑布(另外一个瀑布为非洲的维多利亚瀑布),因此游览黄果树瀑布并没有带给我太大的震撼感。但在荔波小七孔景区旅游时,该景区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我的《贵州游记》第一篇就写一下这个景点。
荔波小七孔鸳鸯湖景区为世界同一纬度地区绝无仅有的岩溶地貌水上森林区,位于小七孔景区腹地,是由两个大湖、四个小湖串联成的一个奇妙水网。这是一个天然喀斯特高原湖泊,掩映在森林之中的湖面堪称镶嵌在贵州高原上的一块绿色翡翠。
划船入内仔细看去,这里的千百株树木,全都植根于水中的顽石上,又透过顽石扎根于水底的河床。水中有石,石上有树,树植水中,这种水、石、树相偎相依的奇景令人叹为观止。
这是湖中被称为“鸳鸯树”两棵枝叶相连的大树。
湖水碧绿、波光潋滟,在不同的地段因从树丛中射入的光线变化,形成了一幅幅令人叹为观止的绝妙景色,这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难以看见独特景观,极像美国大片《阿凡达》中的一些画面,但那是用计算机人工编制的虚幻景象,而在鸳鸯湖中你看到的则实实在在的景象。
小七孔鸳鸯湖景区以精巧、秀美、古朴、幽静著称,景区移步换景。湖的南侧群山起伏的原始森林中,生长着一种龟背竹,龟背山由此得名。
这是一处独木成林景观,一棵大树从露出水面的躯干上又分出数支树杈而发育成树。
在不同的地方,因光线的疏密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景象。
林中藤缠树,树缠藤,据说这是迄今发现的全国最大的野藤景观,其间石包木、木包石亦令人叹为观止。
不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树,泡在水力竟然不死,还长得枝繁叶茂?令人称奇。
湖中景观。我觉得,这很像美国大片《阿凡达》中的一处场景。
湖中水道蜿蜒曲折,处处是景,要看到鸳鸯湖的深处景色,必须划船入内。在湖内穿行一周大概要70多分钟。一些游客到荔波小七孔景区旅游,因为舍不得那几十元的乘船游费用而错过了这一绝世景色,实在可惜。有句话说,“来到小七孔不游鸳鸯湖,枉到小七孔”,亲历之后,深感如此。
乘船游完鸳鸯湖上岸后,在通往小七孔桥景点的路途中要先经过“水上森林”这个景点。从鸳鸯湖通往水上森林的路上,可以看到这些山峦与桂林的很相像,都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沿路的风景也很漂亮,有不少瀑布从山间流下,汇入到了水上森林中的河流中。
同样是一潭普通的水,但在当地周围风景的相衬下,呈现出不一般的妩媚和美丽。
山涧瀑布汇流而成的水流翻越重重障碍,不屈不挠地奔向水上森林。
水上森林也是荔波小七孔景区的一个著名景观,属于罕见的岩溶地貌水上森林区。这里的千百株树木,包括珍奇树木数十种,全都植根于水中的顽石上,又透过顽石扎根于水底的河床。水中有石,石上有树,水流树静,展现出一幅动与静的奇妙景观,令人叹为观止,远远望去,树木宛如漂在水上。穿行其间,流水潺潺、绿枝摇曳,更有阳光透过密集的树冠洒落下来给在水面和树叶中形成无数璀璨的光斑,确是难得的奇景。
水上森林一角,适当地延长拍摄时的曝光时间,可将溪水拍摄成一层轻纱般,飘渺蜿蜒。
水中的大石头上长满了蕨叶,好像是一个大盆景。
树木都生长在石缝中,依靠那点极少的泥土,这是一个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
这些用石块在溪流中铺成的人行道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由于当地的自然条件,估计水上森林景点中的树木估计都扎根不深,而越来越多游客的到来,难免给这片脆弱的水上森林造成破坏。为加强对水上森林的保护,景区用石头把很多长在水中树的根部都细心地围砌起来,同时在水流中铺设了石墩道,尽可能地避免游客从树丛中穿行时抓扯树枝而造成损害。
水上森林景观。
这些潺潺流水中的石墩小道已与水上森林浑然一体,让原本的秀柔之美又增添了不少粗犷之气。在水上森林中游览,如果你在摄影构图时仔细地选择其中的一些局部景观,从小中见大、微中见奇,也可以拍出一些不错的照片。
“共享多彩世界”运营者信息:李毅军,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中国图库和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教授级高工,注册咨询师,有丰富游历经验的资深自助游驴友,写作出版有《西域光影》《天路胜景》《旅途撷趣》《仔细打量这多彩的世界》四本行摄图记书籍(在当当网、京东商城上均有发售,进入后搜索书名即可找到),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数十篇游历方面的散文,数十幅摄影作品被报刊杂志、网站和影展采用,在新浪博客(博客名:李毅军的博客。用百度搜索“李毅军的博客”即可找到)上发表了两千多篇博客,现居北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