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摄影家安治栋先生

简介:   清明时节,风和日暖,德州各景区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游人如织,德州摄影界、新闻界、文史界的老前辈安治栋老先生,却再也不能拿起手中的相机,记录他所深爱的大美德州了。上周末听到安老仙逝的噩耗 ... 内容:

 

 

  清明时节,风和日暖,德州各景区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游人如织,德州摄影界、新闻界、文史界的老前辈安治栋老先生,却再也不能拿起手中的相机,记录他所深爱的大美德州了。上周末听到安老仙逝的噩耗,我匆匆赶到他家中,却为时已晚,没能见到老人最后一面。遗憾之至!

  安老是地道的老德州。1946年德州解放时,还是一名普通教师的他就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56年,德州市报报社成立,他调到报社,主管摄影等工作。1956年到1962年,他一直在报社负责摄影工作,这期间他拍摄了大量照片,为德州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德州市报》停刊之后,安老又先后在档案局、农村工作部、文化馆等单位工作过,为德州的文物保护、文史资料传承等做出过不小的贡献。

  2011年我第一次见到老人时,他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和我聊了将近两个小时。谈到高兴处,当时已83岁高龄的他,还会爬上爬下,翻箱倒柜,找出与我们话题相关的老照片,或是老物件,详细为我介绍。他还找出了自己20世纪70年代用过的国产海鸥牌相机,一边如数家珍般地讲解,一边不断地给我做示范。“那时报纸要用照片是很麻烦的,要拍照、冲洗照片、处理照片,然后拿到济南去制版,制完版再拿回报社来排版印刷。”谈起在德州市报工作的经历时,安老对我说:“由于人手不够,这些活儿都是我自己干。”由于白天胶卷不能漏光,他只好到晚上冲卷,经常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多。到五点多,他又要坐上去济南的车,前去制版。就这样,他每天不辞劳苦,克服各种困难,在短短的几年间为德州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甚至是历史性的镜头。

  第一次面对我这个26岁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子,这位83岁的媒体、摄影、文史老前辈既毫不吝惜热情的鼓励,也会真诚地给出他的谆谆教导。

  我当时正致力于“德州街”“人文公社”等德州地域文化类栏目的采写工作。聊起德州地域文化时,老人在自己的书架上取下厚厚的一叠剪报给我看——那都是我写的这类文化类报道,被他小心地收集整理了起来!这种鼓励,让我终生难忘!

  谈到自己在报社工作的经历时,老人毫不避讳地回忆起自己有一次只是道听途说,并未找到当事人核实,导致报道失实的经历,并真诚地教导我,做媒体一定要认真小心,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任。老人真诚的教导,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虽已年过八旬,安老并不满足于在

  年轻时的安治栋(资料图)

  家中颐养天年。只要身子骨允许,他就为他所热爱的德州不停地奔波——参加各种关于文史、摄影的社会活动,整理、推广一生积攒下的德州老照片和文史资料。为了便于与外界交流,80多岁的他竟然学会了用电脑,聊QQ。2011年我对他进行专访后,他就用QQ邮箱给我发过邮件,邮箱的名字是“安家老爷子”。如今,这个邮箱地址仍然保存在我邮箱里,可敬可爱的“安家老爷子”却再也不会给我发邮件了!

  去年,一位兼营地域文化和摄影的新闻界前辈,欲邀我一起去帮安老整理老照片,看是否能整理成册,却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能成行。我想安老身体向来不错,总觉得还有机会。如今,这种机会再也不会有了!遗憾!

  安老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他所深爱的家乡,他为德州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精神财富。安老一路走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fzhangxuan.com/syzp/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