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出诊时间和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5974543871359540&wfr=spider&for=pc
在浏阳,拟或是在长沙,提起小河乡,大家脑瓜子里最先出来的弹幕,应该就是那个偏僻的边远的贫困山区印象,包括我这个新晋籍的外地人也是如此。
记得十多年前,第一次从长沙去小河乡,汽车开了六七个小时,一路上的颠簸前行,累的我全身骨头跟散架似的,到处酸痛酸痛的,还差点连中饭都赶不上。这样的印记够深吧,当时甚至还萌生了再也不想踏足此地的念头。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快速变迁的时代。小河也在变,而且变得有点快,变得你的认知需要随时刷新,不然就会跟不上她变化的节奏。
1
在我的印象中,小河乡快速发展的第一因素大概是张小公路通车吧。那是年的秋天,小河几代人的夙愿、沿线村民最大梦想的张小二级公路通车了,让大山深处的人们,与外界的联系变得更加便捷与紧密。从此,小河到长沙的行车时间也缩短至三小时以内。
这条投资过亿元、连接小河乡与张坊镇延伸至大浏高速的全沥青路面的公路,是各级党委、政府“突出交通先行,畅通交通路网”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重视民生,尊重民心,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具体体现。
公路通车的那天,沿线的村民异常开心,张灯结彩,鼓乐喧天,鞭炮齐鸣,象过年节一样,身着盛装,自发地来到宽敞的公路上载歌载舞,狂欢庆贺。皇碑村彭家湾组的村民举着“国施善政开新纪,民登富路奔小康”的大红横幅在公路上欢呼雀跃,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要想富,先修路”的硬道理,大家太明白了。
2
小河是浏阳唯一的“乡”,因浏阳河上游小溪河穿境而过得名。她地处罗霄山脉,周边山高林密沟深,交通极为不便,产业发展受到了限制,曾经一度深陷贫困。5个村(社区)中有2个是省定贫困村,1.6万人中有贫困对象户人,贫困发生率位居长沙地区前列。
推动小河乡快速发展的第二因素就是精准扶贫。也是在年,精准扶贫的春风吹拂大江南北,远在湘赣边界大山深处的小河乡,同样沐浴在春风里。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干部、扶贫专员,各社会团体和众多企业的爱心人士等,带着政策、项目、资金和物资,带着目标、任务、方案和决心,带着山区人民的希冀和企盼,从四面八方汇聚小河,进驻老百姓的心房。
小河乡的干部群众主动加入到这场前所未有的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纷纷行动起来,全面开启了“五加二”、“白加黑”工作模式,铆足干劲,撸起袖子加油干,谁也不愿意拖后腿。走村入户、全面摸查、确定贫困对象、建档立卡、分类施策、精准帮扶,轰轰烈烈、举世瞩目的全国性脱贫攻坚战在小河乡同步打响了。
七年的脱贫攻坚,二千五百多个日日夜夜的团结奋战,努力拼搏,使小河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道路拓宽整平改黑了,村落整洁栽花种草了,村民的精气神上来了,村级集体收入也越来越多了;两个贫困村如期摘帽,所有帮扶对象摆脱贫困,从此过上“两不愁、三保障”的小康生活;30户80人通过易地搬迁扶贫,从山上破败的“穷窝”搬进山下宽敞舒适的“新房”,开启了幸福新生活。新居屋内厨房、卧室、卫生间等一应俱全,室外娱乐、健身、文化广场和设施应有尽有。万昭松、陈兴招等村民,逢人就夸:“中国共产党好,政府好,万事替老百姓着想”。
创新扶贫思路,开展文化扶贫是小河乡的特色之处。优美的风景、宁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是吸引长沙艺彰画廊练亿章团队来此创办农民画室、开展文化扶贫的主要原因。这里的绘画有其独特的模式,村民经过简单培训、掌握基本技术后,按照工序分工合作,流水线作业。在印有隐形图案的宣纸上,有的“画”景,有的“画”物,有的上色。既可以集中在画室里画,也可以拿回家中画,做到农事绘画两不误。如今,小河乡有6个画室,农民画师余名(贫困户画师34名),产品远销韩国、日本、新加坡和欧洲等海外市场,年销售额万元以上,人均月收入过元。詹秋明、黄英初、邱昌维等普通农民从此有了乡村“画师”的新头衔。
“天然”“绿色”是小河乡的金字招牌,是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的有利条件。通过“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方式,把绿色产业发展与贫困户脱贫相结合,稳步推进蔬菜加工基地建设、优质稻基地提质升级和“稻田+荷花+泥鳅+养鱼”基地建设,重点吸纳贫困户参与种养、管理,让脱贫后的致富路有了基本保障。
乡里还为张建南、龚高发等新晋“种养大户”在浏阳城区开设“扶贫超市”,联系好产品销路,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3
促进小河乡快速发展的第三因素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征程新任务新理念,站在新的起点,小河人民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坚持农业立乡、旅游强乡、文化韵乡中,统筹实施“五个振兴”。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既要守护好绿水青山,又以文旅融合作为突破点口发力点,科学规划,持久用力,创新发展,推动乡村旅游走上新台阶,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小河样本。
发掘和利用好优秀的客家文化资源。小河是客家聚居地,境内客家人占比多达九成,是浏阳客家文化最为纯正的乡镇之一。这里,客家风土人情氛围浓厚,客家方言、客家山宅、客家美食和客家山歌等都是客家先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诠释了客家人丰富多彩的世俗生活和精神世界。今天的小河人,积极挖掘、整理、推介客家文化元素,把它融入到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中,融入乡村旅游中,让客家文化可视、可听、可触、可体验,为乡村振兴助力。
根植红色沃土,积极发展红色旅游。这里曾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红色资源丰富,毛泽东、彭德怀、王首道等先辈在此留下光辉足迹。有红十八军组建地、医院、红十六军临时军部旧址、红五军随营学校、湘鄂赣造币厂、湖南省苏维埃列宁图书馆等红色旧址或革命遗迹60多处。依托这些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让游客在耳濡目染中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接续拼搏奋斗精神。
锐意探索发展农民画室文旅新产业。小河乡依托扶贫建立起来的画室,发挥农民画师多的优势,积极与湖南省女画家协会、湖南省民间美术研究会和相关美术院校寻求合作,设立写生创作基地,打造一个集书画产业、创作写生、书画体验度假于一体的“山水画乡”。依托农民画师队伍,采用当地小石头,开发了卡通、山水画、油画等不同系列和风格的小石头画文旅小产品,成为深受游客喜爱的“伴手礼”。
依托小溪河,创意乡村旅游新场景。弯弯的小溪河,静静地从小河境内流过,两岸自然风光平淡无奇,除了千年树王罗汉松、巧夺天工的鳄鱼嘴和苍劲挺拔的古松群外,再没有可圈可点的独特景色可资开发利用,吸引游客。聪慧勤劳的小河人突发奇想,结合河道治理,在小溪河上设计、建造了鱼鳞坝、叠水坝,溪水越过坝顶,形成一片片半圆形花瓣,就像鱼鳞一样,非常漂亮壮观;流水潺潺,悦耳动听,宛如小河人民的欢歌。借助新媒体的推介,火速爆红成为“网红打卡点”,每年吸引游客数十万人。站在“鱼鳞坝”前,望着熙熙攘攘的游人和热热闹闹的货摊,原创者毛先知心里美滋滋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景点多了,旅游旺了,游客自然多了,接待、服务等系列问题接踵而来,小河人创新办法,盘活利用闲置粮仓、学校和农民住房,发展农民画室、文化、民宿等产业,打造了栗柿民宿、乌石空间等新的景点,破解文旅用地用房难等问题。在广州经商十多年的田心村村民房孟祥带着朋友回到家乡游玩时,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和热闹非凡的乡村旅游时,当即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说干就干,房孟祥联合当地村民,投入多万元,整修了位于“鱼鳞坝”旁边的空闲住房,打造成“清溪山房”民宿。开业以来,周末假日游客爆满,周一至周四也有七成满。房孟祥和他的伙伴们心里乐开了花。
全裕高,长沙人,现为湖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省艺术摄影委员会委员,省艺术摄影学会会员,长沙市摄影家协会理事,市作家协会会员。有数以百计的摄影及文艺作品在各类赛事中获奖和媒体上发表。是多家媒体的签约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