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链接:从未有人总结过的六种街头摄影类型(上)
上篇博文介绍了前三种街头摄影类型,今天继续介绍后三种:
四,巧合型
巧合型街头摄影作品是摄影师通过在街头上寻找主体(人或物)与环境的巧合性互动,从而表达出一种或诙谐,或幽默,或讽刺,或深刻的生活场景。这种摄影风格常常需要摄影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可以耐心等待的能力。
说到这一风格的街头摄影作品,不得不提的是我们本土街头摄影师刘涛,(LOFTER:
Grinch.街道.摄影),最近他可是大火,在百度中搜索街头摄影关键词出现最多的词条应该就是刘涛的名字。也是他把街头摄影这一艺术推入更多国内普通百姓的视野。他是合肥的一名抄表工,被称为“野生摄影大师”,作品在年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网,街拍风格搞笑诙谐,下面直接上一些刘涛的神作,你一定会为之会心一笑。这张作品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
五,街景型
这种类型在主流街头摄影作品中并不常见,画面中常无人物出现,用街头景物表现人文环境,表述摄影师的拍摄意图,这种作品是否划入街头类也有不同看法。起初把这种类型的照片归入为街头,其实我是拒绝的,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国外街头摄影师,著名街头培训师EricKim在他的博文《UrbanLandscaps》专门提到了这一类型,并且他提到街景型街头摄影的主体为人造环境(aman-madnvironmnt)。
下面列举一些作品,首先是著有摄影集《美国人》的摄影大师罗伯特?弗兰克,他的摄影集中很多作品是没有人物出现的,只用城市景观表达他的思想。
罗伯特的作品极具纪实性和故事感,他的《美国人》也被评论说改变了现代摄影表现的潮流。
另外一位要提到的街头摄影师是我国知名摄影家,艺术家金选民先生,一次在上海田子坊闲逛,无意走进了金老师的摄影室,看到了他一些表现上海里弄的作品,令我欣喜。他会用到一些新式的表现手法,使作品在具有历史性的同时又具有时尚潮流感。看到他的作品会对上海里弄文化多一分感受,下面展示一些金老师作品。
六,街头人像型
这种类型的街头摄影会非常少的出现环境,而是把镜头主要对在人物主体身上,这种类型的街头摄影以前并非主流,现在愈来愈多街拍者正踏足这一领地。
这一类型中最知名的当属美国”保姆摄影大师”薇薇安?迈尔,她一生从事保姆工作,完全是业余摄影师,同时她也当之无愧的成为才华横溢的街头摄影家,她的很多作品都是街头人像型。下面是她的一些作品。
最后要说到的是旅行摄影师孙一冰先生(LOFTER:
Onic旅行写真),他在电子摄影集《偶遇人物志》中收录了很多街头人像,有趣的是孙一冰先生在拍摄街头人像后还会用一张照片交代一下主体人物的故事特性,两张作品合二为一,是非常值得学习的表现方式。每一张作品都会牵动受众的好奇心,下面展示几张在他摄影集里的作品。电塔最后说
这篇文章写于一年以前,也是我写的第一篇原创摄影文章。在重新整理编辑时,几次都想对以前的内容加以修订和补充,但是后来都克制住了。这篇文章就算做是一篇带有自身仪式感的见证词吧。以后有机会,我会尽量系统、全面、客观地再次总结当代街头摄影类型。最后把我一年前写的文末总结也放上来,一年以后再看这段话,感觉当年的自我认知还是比较正确的:
无论是什么形式的街头摄影只要能表达出摄影师想要表达的观点,讲出属于那个时刻的故事,这就足够,至于形式,在内容面前它永远软弱无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可能会幡然醒悟这篇博文没有任何价值,这六种类型的总结也毫无目的。但是,正向对摄影的热爱一样,有那么多目的与价值又有什么用呢,单纯的爱与偏执,再加上一点伪文艺的虚荣,这足可以满足俗套的我。
本文图片版权均属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笔者,谢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