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美术出版社精心策划出版了《美育》教材,这是一套具有教育意义、引导功能和学习功能的精品力作,以情感为主线,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为了更好地引领中小学生提升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帮助广大一线教师更好地开展美育教学实践,我们推出“每周一堂美育课”系列,通过课程示范、文章摘录等方式,汇聚各类教学资源和教学感悟,一同上好美育课。本期美育课主题“古代的全景‘摄影’:长卷”,让你的视野随着画卷游走。
富春山居图(局部)黄公望元
古代的全景“摄影”:长卷
清早,13岁的王小二出门了。奶奶生病了,爸爸嘱咐他去城里的赵太丞家取上些药。这国医赵太丞与王小二家沾点远亲,加上王小二家一直给赵太丞家送菜和粮,关系处得还不错。现在正是清明时节,香椿长势喜人,王小二就采了一大把香椿准备顺便进城叫卖。
天才蒙蒙亮,小二急匆匆地赶路。他经过广袤的田野边,看见赶着毛驴的脚夫、扫墓回城的人们,又路过河边的大柳树、远处城郊的菜地,到了码头,就算是进城了。天大亮了,沿河街上的餐饮铺子也都开门了,三三两两的客人歇脚闲聊,邻居家小孩的哭声、铺子的吆喝声、买卖的招呼声此起彼伏,城市醒过来了。码头上也热闹起来,商贩云集,扛大袋的劳工们忙着卸货,河边的高级酒店里客人们边喝酒边赏风景。小二心想,豪华游船里面是什么样的?他们要去哪里游玩?
清明上河图(豪华客船)张择端宋
正看豪华游船的小二被一阵喧闹声拉回了思绪,循着声音望去,是虹桥那边。小二赶紧穿过人群也去桥上凑个热闹。原来是从城外沿河逆流上行的一艘大船要过桥,被湍急的水势冲得船身就快要打了横,船桅却还没来得及放倒,船夫们紧张地叫嚷起来。桥上的小商小贩们、路过的和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也都纷纷叫喊着支招,小二也不由得攥紧了拳头,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虹桥岸边的小酒馆生意正好,快到晌午时,桥面上的摊贩们生意也都热闹起来。小二清早从家门口的香椿树上掐的嫩苗儿也十分紧俏。小二摆摊有些热,便从卖香椿的钱中拿出几文,到大遮阳伞下挂着“饮子”牌处买下一碗饮料,解渴又舒坦。香椿卖得差不多了,小二就着饮子解决了带的干粮,之后轻装上阵,朝着赵太丞家去了。
清明上河图(船过虹桥)张择端宋
清明节前春耕非常顺利,加上清明节是春天的大节,连官署也放大假七天,人人祭祀扫墓、游玩踏青,城里十分热闹。午后的暖风吹得小二不由得眯缝着眼,缓缓走着。他先是经过了大车修理店,看到许多穿行在路口的大棕盖车,又在算命先生的摊铺面前流连了一会儿,看到铺子门口的士兵在打瞌睡,还遇到寺庙门口的大和尚,以及城门楼子边许多看风景的百姓和乞讨的小孩儿。
雄伟的城门里,一支骆驼队伍正缓缓走过,过了这城门就是城内的核心区域了,赵太丞的铺面就在一条繁华的商业街上。人、车、马、铺面更多了,孙羊家正店气派的门店和高大华丽的彩楼让小二仰头看了半天,门口自然也聚集了许多小摊贩。小二比较了一下这儿卖香椿的,“比不上我采的”,他心想。他在说书的摊子面前听了一会儿,又在卖糖果子的摊上买了几个糖果子给弟弟妹妹,东看看西逛逛,就溜达到了赵太丞家的药铺。把一早就留出来的顶好的香椿苗给了太丞家跟自己相熟的小厮,又从他那儿取过奶奶的药——因为一直给奶奶瞧病,赵太丞对奶奶的病情了如指掌,早就准备好了药包。此时已是下午,阳光和煦,谢过小厮后,小二就带着给奶奶取的药、给爸爸打的酒、给妈妈买的香料、给弟弟妹妹买的糖果子满载而归了。
虽然这是想象的故事,不过我们可以看到《清明上河图》确实用一张画,画下了从村野到城郊到汴河再到城内的场景。每个场景都刻画细微,场景之间相连得十分自然。以俯瞰的角度,将街道、楼宇、船只、桥面、城门楼、各色人物、车马、林木等尽收于画面之中。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宋
你一定登过高山,俯瞰过城市,也看过大广角相机拍摄的城市鸟瞰图。由于视野所限,人的肉眼只能看见一定范围的画面,要站得足够高才有可能看见城市的全景。大楼鳞次栉比,人已经微小得看不到,而且在照片定格的那一刻,焦点也只有一个。
《清明上河图》则不同,长长的画卷中刻画了数不清的人物和场景。你发现了吗?你的视野好比王小二的身体,也随着画卷在游走。这有点像手机镜头里的全景摄影,当你沿着一条横线左右移动镜头,在不断移动的过程中,焦点不断变化,相机程序将拍下来的多张照片拼接成一条长卷。只不过与大广角拍摄不同的是,它有多个焦点,所以理论上可以无限延长。
长卷就是这样一种边走边看的画卷,它融入了不同时刻、不同视野的观察和表现方式。我们可以在许多中国古代绘画中看到这种方式,比如《洛神赋图》的画面中,细致地展现了曹植与洛神初遇,交换信物,产生矛盾,洛神嬉戏,两人分离,曹植追赶的过程与细节。在不同的时空中,曹植与洛神自然地相遇,不断地出现在同一幅长卷中。
洛神赋图(局部)顾恺之晋
如果按照摄影定格的手法去观看画面,观者不免产生疑惑:在一张画卷中,同一个人怎么会以不同的状态出现在画幅的不同位置?如若加入时间因素,就可以了解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物的状态也在不断更新,并按照情节的发展顺序依次排列在了一幅长卷中。
这种方式并不是只有在风俗画或故事画中才有,也出现在极具中国特色的山水画中。南朝宋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这就是中国山水画中著名的“卧游”观,在画中表现出山水的本质,表现出游览过程中不同的景致。
洛神赋图(局部)顾恺之晋
长卷可以理解为是由一个个画面串联而成的,就像是将一颗颗珍珠串联成了一条项链。这种延续、流动的观念,也决定了古人观赏长卷时的方法。观赏不是一瞬间的事,而是有“起承转合”的时间感与节奏感的。长卷在装裱完成后,画幅后面往往会留下长长的空白,供之后的欣赏者题写赞语或者鉴定意见。因此,一幅长卷的收藏、流传,又纳入了更广泛、悠长的时间轴,并且不断与当下和未来发生可能的联系。
在《洛神赋图》长卷赵孟的跋之后,还出现了元代李衎、虞集,明代沈度、吴宽,清代和珅、梁国治、董诰的跋。
城市鸟瞰图
长卷渗透了中国古人的时间观与世界观。人随着时间在空间中移动,在观察和融入中生发出对周围环境的感悟,对生命和宇宙的关怀。人也因此在时间中和周围的社会与环境融为一体,不可分割。一幅画面中融入了时间,就如同一场戏剧中,可以容纳各种变化,因此“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长卷具有的开放性,使它永远有继续变化、增长的可能,体现出的是圆融通达、接纳发展的世界观。
互动话题
1.请你根据《韩熙载夜宴图》或《捣练图》描绘的故事,展开想象,写一篇小文章吧。
2.请你尝试以古人阅览长卷的方式观赏《千里江山图》或《富春山居图》,说说你的感受。
《美育》教材
本套教材共计十八册,涵盖义务教育阶段全学段,内容针对性强,重点突出大美育特色,体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总体要求。编写中始终坚持“话题入手、以情动人、注重细节、娓娓道来”,以更加丰富多元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帮助学生领略美的趣味。
话题入手
选择多个美育相关话题,如“一张宣纸”“古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