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队长泪目,揭露3条人生真相,戳中

屏幕前的你,是否也正在经历这些:

每天奔波在两点一线,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来气,没有任何私人生活;

生活的一地鸡毛,繁杂的人际关系,将曾经的热情一点点消磨殆尽;

育儿焦虑、同辈焦虑、职场焦虑,一点点蚕食着你的胃口和睡眠……

相信这是大部分中年人的日常,焦虑着、忙碌着、被生活推着走,无数次想过逃跑,却怎么也逃不掉。

人到中年,日子只能这样了吗?

最近爆火的电影《珠峰队长》,给出了一个否定的答案。

电影里的业余登山者和高山摄影师们,也曾跟你我一样,困在生活的琐碎里,找不到逃离的出口。

为了打破一潭死水般的现状,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踏上了攀登珠峰的旅程。

影片的最后,这支曾被外国队伍“看扁”的中国民间登山队,却成了年全球第一支登顶珠峰的队伍。

电影刚刚点映不久,就在豆瓣上引起热议,很多人纷纷直呼:“看完后久久难以平静。”

而看完这部电影之后,读书君也顿悟了为何会有这么多人喜欢它。

因为它不光是对登顶的记录,更藏着对抗中年苦恼的解药。

或许,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的阶段:

爱幻想的年纪,在作文里悄悄写下成为宇航员、科学家、撰稿人的愿望;

毕业刚出校门,风华正茂,踌躇满志,计划着在热爱的领域施展拳脚。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那些过往的梦想和热爱,都被车子、房子、升迁一点点赶超,遗失在了生活的琐碎中。

偶尔午夜梦回再想起,心里总会觉得遗憾:

曾经豪情万丈的自己,怎么就变成了如今这番模样?

《珠峰队长》里的主角之一车夫,前半生也和我们大多数人过着一样的生活。

但不同的是,他作出了很多人难以想象的选择:

为了追逐登顶珠峰的梦想,他毅然决然卖掉了自己的小店。

很多人都知道,攀登珠峰困难重重,尤其是登山队出发的年,被称为那几年中最致命的登山季。

可纵使深知珠峰危险,车夫还是义无反顾。

即使在出发前的超强度拉练里不慎受伤,他依然选择了继续咬着牙走下去。

很多人问他,为了这荒唐的梦想付出这么多,会不会后悔?

他说,不会。在他看来,人这一生,总得做一件自己觉得值得为它付出的事情。

跟车夫同行还有一位山友健健,他和大部分中年人一样,上有老下有小,每天的日子一成不变。

但是,他总觉得人生如果就这样结束,总觉得会少了点什么。

所以,他也加入了这次登顶的队伍,去追求生活之外的东西。

因为在他的心里,始终有着那份无法割舍的热爱。

而正如“川藏队”队长苏拉说的那样:“一个人一辈子可以不登山,但心中一定要有一座大山。”

对于普通人来说,珠峰遥不可及,但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要有一座自己热爱的山。

这座山,会给我们指引方向,让我们在平庸的生活中,找到新的希望。

就像《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查尔斯那样,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抬头看见月亮。

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保持热爱的能力,以抵抗岁月的蹉跎。

心里有光,才能无惧风霜。

前几天,#哪句话曾在低谷时给你力量#上了热搜。

看到这个话题的瞬间,想起《珠峰队长》宣传语: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攀登,每一步都有意义。”

而登山队的女山友崔舟萍的故事,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阐释。

她是一位从事医疗行业的普通职业女性,每天都面对着复杂的职场和KPI带来的巨大压力。

工作常常压得她喘不过气,而她找到的缓解途径,就是登山。

为了有充足的体力攀登,她还走入了健身房。

健身房日复一日的训练,让她感受到了身体的变化,也领悟到了坚持的力量。

所以,这次她想尝试自己坚持的极限,攀登最高的珠穆朗玛峰。

影片中,登山队到达米处,崔舟萍突然出现了低血糖的症状,心跳加速,双腿疲软,甚至难以呼吸。

但距离关门时间还有最后4小时,登山队离登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容不得片刻休息。

一旦超过关门时间,队员们很可能就此有去无回。

危急时刻,她找向导要来了冻成冰棍的葡萄糖,一把塞进嘴里,才得以侥幸度过难关,顺利登顶。

在真切体会过生死、突破过自己的极限之后,崔舟萍反而觉得自己获得了一份无与伦比的力量,足以支撑自己去应对那些生活和工作中的重压。

就像有句影评讲的:“爬的是山,悟的却是人生。”

人了一定年纪,房贷车贷、高堂稚子,前有迷雾重重,后有莽莽追兵。

生活的苦难和登山过程中的险境一样,一波又一波的接踵而至。

还时不时会有意料之外的“雪崩”,让我们的世界陷入一团乱麻,让生活坠入绝境。

但就像有句话讲的:“万丈深渊,熬过去,也是前程万里。”

或许你觉得前路迷茫,或许你感觉压力重重。

但越是低谷处,越是困难时,越要迎难而上。

人生这场攀登,你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

影片中,还有一个人的故事让我印象很深。

他就是“川藏队”队长苏拉。

对于出生在雪山脚下,从小在山寨里放牛的他来说,登山算是日常的小事。

但也正是陪伴他成长的山脉,使他的人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一次偶然的机会,苏拉遇到了登山考察的队伍,自此便投入到登山的事业中一发不可收拾。

作为队长,苏拉肩上的担子很重,一方面是攀登时大大小小的事宜,另一方面还要顾虑跟他上珠峰的这15人团队的安危。

但登顶的过程中,方方面面的细节他都考虑到了,专业能力堪称一流。

正是因为将登山这件事做到了极致,他才达成了从“放牛娃”到“珠峰队长”的人生逆袭。

看过这样一段解读:“所谓的中年危机,归根到底是职业危机。”

浮躁的现代社会,好像有无数种帮你“成就自我”的方式。

有的人,无脑跟着“风口”不断更换赛道,到头来样样事情都做,却样样都做不精。

结果呢,只能看着越走越快的同龄人,焦虑不已。

《无双》中有这样一句台词:

“这个世界上,一百万人里才有一个主角,而这个主角,必定是把事情做到了极致的人。”

成事的关键,就在于你如何对待事。

唯有找准自己的赛道,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才是人生最好的出路。

深耕自己,是缓解中年焦虑最好的方法。

导演王潮歌曾在演讲中说过这么一段话:

“12年是一个轮回。到了36岁,家庭、工作、生活都趋于稳定,人也截然分为两种:一种是重复36岁,另一种就是开始寻找新的人生。”

影片的最后,经历了40多天的攀登,登山队员们终于成功登顶珠峰。

和母亲永别了多天的小溪,手举写给妈妈的横幅,放声大喊:“妈,我现在在离你最近的地方,你听见了吗?”

队长苏拉,拿出了出发前拍的全家福,在珠峰顶上和照片合影,完成将全家人带上世界之巅的梦想;

而“川藏队”队员们,扬起了五星红旗,还摘下氧气面罩唱起了家乡的县歌……

左右滑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yingxingye.com/syzp/354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