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美好摄影从掌握光线的方向开始

采光的概念,第一件事是要了解光的方向。我们生活的立体空间中,可以想像成一个圆形的球体,而我们所在的位置是这个球体的剖面上。太阳的位置就在这个球体上移动。从这样的观念来看,光线的方向,有纵向及水平两个方向。

光线的方向

在摄影中,除了光线的类别、性质,更重要的就是光线的角度了。常用光线的角度有顺光、逆光、侧光、顶光等。不同的光线角度采用的构图形式也不同。

  

顺光

顺光是指光源从拍摄方向正面射向被摄体的光线(来自摄影师背后的光线),所以也称正面光。在顺光的照明下,被摄体的正面均匀受光,投影落在被摄体的背后。在顺光条件下拍摄,景物光照强,色调明快,图像清晰,且前景与背景照度一致,只要正确曝光,就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初学者较容易掌握顺光拍摄,可作为初学摄影时常用的光线。顺光摄影画面以物体亮部为主,阴影面积很少,明暗反差比较小,照片的色调朴实,色彩鲜艳,透明度好。顺光拍摄适合表现风景、景物细腻的质感,但是顺光比较平淡,明暗反差小,影调层次也不够丰富,不易表达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纵深感。例如,摄影者可利用顺光+水面倒影的技巧进行拍摄。

 

在顺光下拍摄,被摄体受光均匀,色调也较明快,但明暗反差较小,影调层次也并不丰富,不利于表现景物的纵深感和立体感。

 

侧光

侧光可分为前侧光、正侧光和后侧光。

 

在侧光照射下,被摄体的明暗对比较强烈,亮部与暗部的影调也较丰富,能表现被摄物的轮廓,但拍摄时需注意曝光补偿。雷依里摄

 

前侧光:也称斜侧光,光线从被摄体的侧前方射来,与被摄体成45°左右的角度。这种光线比较符合人们日常的视觉习惯,在前侧光的照明下,被摄体大部分受光,投影落在斜侧面,有明显的影调对比,明暗面的比例也比较适中,可较好地表现被摄体的立体形态和表面质感。这种光线在人物摄影中使用比较普遍。

  

正侧光:光线与被摄体成90°左右的角度。正侧光可以突出表现被摄景物的立体感、表面质感和空间纵深感,造型效果好。特别是在拍摄浮雕、石刻、水纹、沙漠以及各种表面结构粗糙的物体时,使用正侧光可获得鲜明的质感。

  

后侧光(也称侧逆光):光线与被摄体成°左右的角度。使用后侧光时被摄物的1/3面积受光,2/3面积在暗处,明暗对比强烈,投影很有表现力,能表现被摄物的轮廓。

  

逆光

逆光是指被摄主体处于光源和照相机之间,这种状况极易造成被摄主体曝光不充分。在一般情况下,摄影者应尽量避免在逆光条件下拍摄物体,但是有时候逆光产生的特殊效果也成为一种艺术摄影的技法。使用逆光拍摄能够增强氛围的渲染性,强化视觉冲击力,强调画面的纵深感,突出被摄体的质感。特别是拍摄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如花卉、植物枝叶等,逆光可以说是最佳的光线。同时,强逆光也是拍摄剪影特效的最佳光线。在拍摄人像时,逆光可以增加画面的现场感,但是也容易造成人物主体的曝光不足。这时,可以使用相机的曝光补偿功能增加照片的曝光,或者使用闪光灯或反光板为人像主体补光。

 

在逆光环境中拍摄,能强化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强调纵深感以及被摄体的质感,能够增强氛围的渲染性,但也需要注意曝光的增减。雷依里摄

 

顶光

顶光即来自景物顶部的光线,与景物、照相机成90°左右的垂直角度,如正午的阳光。顶光是一种具有特殊艺术魅力和较强塑造能力的光照,它能使被摄主体达到某种不同寻常的视觉效果,会在物体边缘形成美丽的轮廓光,有均匀、普照与向往的感觉。此外,在人像拍摄中,在顶光的位置经常会使用软光进行照射(阴天、柔光屏或影室灯等),能更好地表现皮肤的质感。

  

底光(脚光)

光源低于景物,由下往上的光线称为底光(也称为脚光)。在摄影中,常用底光来表现画面中特定的光源效果,如油灯、台灯、篝火效果等。有时,底光也可用于刻画带有特殊情绪的人物形象或是丑化人物形象(特定需要)。一般来说,底光往往会形成恐怖、神秘的光影效果,但在拍摄寺庙等建筑物时也可以赋予特殊的神圣感和神秘感,使建筑物显得更为宏伟壮观。

绝大部分的底光都是由人工光源营造出来的,也是摄影者不可错过的光效,可用于表现建筑物的宏伟以及神秘之感。

对于影友来说,最常见的光源当属阳光。因此,了解阳光的特性对于提升拍摄质量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熟知光线的方向,才能拍摄好的片子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点
北京正规医院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fzhangxuan.com/syzp/295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