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之前在创作阶段,我们对这个片子的预估应该是个爆款,但‘火’到现在这种程度,真是我始料未及的。”热播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导演兼总制片人李路如是说。
《人民的名义》中描绘的官场角逐、贪腐现状的尺度之大令人惊叹。剧中不少演员在采访中都称接拍之前就怕“播不了”,甚至有演员称在看剧本时,甚至一身的汗。但导演表示,剪辑和过审一共也只用了10个月,广电总局也给了几次意见,但没有伤筋动骨,可以说是非常支持。
对于这么多老戏骨在剧中集中出现,有网友关心,这部剧的演员片酬有多少。事实上,没有小鲜肉、没有流量担当,取而代之的是张丰毅、陆毅、吴刚、柯蓝、张凯丽这样近40位的资深戏骨,所有的演员总片酬却只有万元,都不够眼下一个当红偶像演员个人的片酬。
更有戏剧性的是,在电视剧拍摄过程中,竟然先后有50家投资方跑路,网友称:“放弃投资的估计肠子都悔青了。”
拍摄背后的故事:
年2月10日,大年初三,《人民的名义》计划开机,这部如今已经是超S级(S级为最高级,是网络上对电影、游戏等的一种评价)的电视剧,在当时却面临巨大的困境,几乎是步履维艰。开机当天,万的资金缺口还没着落,作为导演兼制片人,李路压力非常大。
“强行开机。”和编剧周梅森、最高检影视中心副主任范子文商量后,李路做出了这个决定。当时,演员的档期全部敲定,如果延期,可能投资公司也会失去信心。
作为反腐类现实题材电视剧的破冰之作,在《人民的名义》成为爆款之前,谁都不知道这部剧会面临怎样的命运。过审的压力、商业前景的模糊,都让这部剧在生产过程中,频频遇阻。
周梅森写到第三集的时候,李路就个人出资支付了稿酬,“我知道它有风险,但没想到整个这多天的压力会这么大。”李路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在经历了几十次被毁约后,最终入局的五家公司:天津嘉会文化、北京正和顺文化、上海利达影业、大盛国际传媒、凤凰传奇影业;及版权方湖南卫视、PPTV成了最大赢家。
而在《人民的名义》各项指数爆表之后,李路也还没从两年以来的疲惫中走出来。《人民的名义》的成功,似乎也无形中打破了一些影视投资的固化思维,为更多的内容形态拓宽了方向。
20分钟的决定
年12月底,在范子文的介绍下,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主任李学政去了一个离家很近的饭局,几乎汇聚了《人民的名义》核心班底的所有成员。
李学政用20分钟了解了这个项目,之后立刻向范子文请假,当晚飞到上海,为这部剧拉投资。
“中央的反腐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荧屏、影视竟然没有一部作品来反映,这是非常急缺的。久旱逢甘霖啊。”李学政对记者回忆自己当时的心情。
当天晚上,李学政来到上海,见到利达影视公司总裁李贡。当时的李贡还在另一家公司任职,这家公司在和李学政谈好、签了合约,甚至发布了新闻之后,出现了违约。李贡被逼到了墙角,但由于看好这部戏,她迅速辞职,成立了新的公司——上海利达,并投资了万。
不久后,李贡带来了另一个投资人安晓芬,这也是安晓芬第一次投资的电视剧项目,投资金额万。此前,她曾经是知名的电影投资人,曾任职张艺谋与张伟平的新画面公司,并于年创立大盛国际。
李贡和安晓芬的加入暂时解决了一部分资金,但更大的资金缺口出现了。这是导演李路一开始并没有告诉李学政的。“他跟我说不缺资金,实际上他很缺钱,这是他搞的一个饥饿营销。”李学政对记者表示。
这是李路的融资策略,也是无奈之举。“我知道商业规律,(缺钱)这个不能讲,一讲就会有多米诺效应,‘这个剧组缺钱、有问题’,马上就传出去了。所有压力自己扛。”李路说。
坎坷融资路
真正敲定的第一笔钱、也是最大的一笔钱来自高亚麟,这是高亚麟刚刚成立的天津嘉会文化的第一笔影视剧投资,也是迄今最大的一笔——万、40%股权。李路和高亚麟是多年的老朋友,当时,高亚麟的新公司刚刚成立,《人民的名义》正在融资,二人一拍即合,一直到最后都没有毁约。合伙人沈振对记者表示,“他(高)有多年的从业经验,了解风险点和机会点在哪里,很快就做了决定。”
在嘉会文化的投资体系中有三个模式,战略投资、财务投资、风险投资。他们将《人民的名义》定义为纯粹的风险投资。“做一部好剧,有时比财务投资更重要。”沈振很清楚,影视项目的风险投资最重要的是投人,而周梅森和李路都是最适合做反腐题材的人。事实证明,这笔投资是成功的。
承诺投资甚至要%投资的不在少数,但除了高亚麟,最终都选择毁约。
在整个融资过程的七八个月里,李路一直处在巨大的压力中,“太折磨了,但没想过放弃。”经历了几十次的违约后,李路依然对这部戏有信心。实际上,他从没给自己留过退路。
开机15天后,融资全部完成,最终《人民的名义》共融资1亿元。
融资完成后,作为制片人的李路对成本控制也非常严格。与当下一些热播剧的成本配置不同,《人民的名义》80名演员的片酬加起来只占了约一半的费用。
为啥没在央视播?价格和集数的制约
《人民的名义》的播出平台选择以年轻观众为主受众群体的湖南卫视,令不少人费解,大家纳闷难道湖南卫视也要走正剧范儿?对此,导演李路表示自己是被湖南卫视的真诚所打动,“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没在央视播,其一有价格的因素,其二央视在总集数上有限制。拍摄过程中,湖南卫视的人到现场来看三次,每次都组团来的,一共六七个人,直接看片子。他们的领导非常年轻,很有魄力,直接就能拍板定下这个事儿,他们的态度让我很感动,做事情不拖泥带水。”
过审难不?剪辑审查用了10个月
《人民的名义》中描绘的官场角逐、贪腐现状的尺度之大令人惊叹。剧中不少演员在采访中都称接拍之前就怕“播不了”,《人民的名义》的播出标志着淡出荧屏十年的反腐政治剧的回归,令人最好奇的就是该剧经历了怎么样的审查?李路透露过程比预想得好,剪辑和审查是同时进行的,虽然时间长达10个月,但是并没有太大的改动,“之前周梅森的反腐剧都是条、0条审查意见,这次最高检反贪局给我们60多条意见,基本上是办案的专业意见;广电总局也给了几次意见,但没有伤筋动骨,可以说非常支持我们。”
演员片酬贵不?近40位戏骨一共才给了万
《人民的名义》没有小鲜肉、没有流量担当,取而代之的是张丰毅、陆毅、吴刚、柯蓝、张凯丽这样近40位的资深戏骨。李路告诉记者,演员们都是被好剧本所打动,片酬都给了友情价。据业内人士透露,这部剧总投资在1.2亿左右,但所有的演员总片酬却只有万元,都不够眼下一个当红偶像演员个人的片酬。
一财资讯综合自沈阳晚报、21世纪经济报道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