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海区老年大学工作经验获好评

北京治皮炎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9052592.html

本文转自:北海日报

本报讯银海区积极探索推进“家门口老年大学”建设,务实打通老年教育“最后一公里”,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有效推动老年大学工作行稳致远发展。近日,全区老年大学工作交流会在贵港市召开,银海区委老干部局在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整合资源,加强教学阵地建设。积极整合各级各部门各行业优势资源,系统谋划推进老年大学阵地建设。建好教学主阵地。以镇、村(社区)、居民小区党群服务中心、乡镇党校为阵地,采用“1+N”(一所老年大学和N个分站点)的模式因地制宜建设老年大学教学点,积极推动老年教育向基层延伸,为辖区老年人以及全国各地“候鸟”老人就地就近提供学习场所,打造15分钟“学习圈”,真正做到老有所教。用好考察教育基地。协调市区相关部门,确定乡村振兴示范点、党建示范点10余个定点作为老年大学考察基地,定期组织老同志到辖区内的北海市博物馆、银海区首个廉政教育展厅清风馆、骆春伟广场、电建村史馆等党性教育基地和红色教育资源开展考察学习。

  联动办学,提高老年教育质量。通过与市老年大学实行师资共享共用,建立老年大学与高职院校常态化合作办学机制,发挥“候鸟”人才优势,着力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功夫,提升办学质量。开设特色课程。先后开设的咸水歌、疍家舞蹈、魅力银海摄影、太极、养生等特色课程深受学员喜爱,近两年,老年大学多次在广场、公园开展传播太极文化活动60场次,参加活动的学员达多人次。高校结对共建。与市老年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分校、北海艺术设计学院附属学校等单位进行师资共享,通过选派教师、开展培训等方式向老年大学提供更为丰富的师资力量与课程资源,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学习需求。挖掘“候鸟”人才。建设“候鸟”人才师资库,广泛招募社区公益教师,组织动员社区居住的高校退休教授及“候鸟”中的民间书画达人、文体专业人士担任老年大学兼职教师,切实让“候鸟”人才发挥余热奉献价值。目前,“候鸟”师资库达到30多人,占银海区老年大学师资库40%,两年以来组织开展各种培训60余场次,培训人数达余人次。

  搭建平台,发挥“银辉”力量。积极为老同志搭建干事、活动的平台,广泛参与传播社会正能量、助力脱贫攻坚、服务社会发展,推动老年教育与基层治理互促共赢。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每年定期组织老年大学学员参观考察,征求意见。年,老同志聚焦全区重点项目、重点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30余条,为银海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组建侨之家“黄马甲”志愿服务队,开展创城宣传、中小学生防溺水等志愿活动80多场次;以“邻里党建”和“红色管家”为抓手,组建了50余人的夕阳红服务队,协助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群众活动,打造以“党建+政务+警务+企务+志愿服务”五位一体的区域化党建格局,为社区居民解决“三事”30多件。老年大学联合银海区法院组成法制宣讲团队,为辖区各中小学提供法律服务19次,老年大学学员郭耀海被授予“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优秀辅导员”。经常性开展各类文娱活动、书画摄影展等活动,在银滩疍家小镇新时代文明实践舞台演出20场次。积极组织老同志参加北海市文化活动。老年大学学员傅辉雄的《银海区壮大优势产业提前完成脱贫任务》荣获北海市“我看脱贫攻坚新成就”主题征文比赛二等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yingxingye.com/yfsy/352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