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插画与品牌设计
ID:sheji-
转载需自行联系原出处
一个人真正的成长是他精神的成长
网上有人给大佬
这样起外号
悔创阿里
杰克马
▼
顺便挣钱
丁三石
▼
不知妻美
刘强东
▼
奶茶妹妹
章泽天
▼
北大还行
撒贝宁
▼
这些外号都已经
成为大家的口头禅了
但你知道吗
拍摄这些照片背后的作者
也有一个外号
那就是被卖房子
耽误的灵魂摄影师
潘石屹
▼
作为SOHO中国的董事长,他的公司已经成为北京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和中国最大的甲级写字楼开发商,在我们印象中,潘石屹已然是一位超级地产大佬。
但55岁的潘石屹可不甘心做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不仅在业余时间玩起了摄影,还多次举办过自己的摄影展。
这样的潘石屹怕不是要在马云拍电影之后,成为第二个在艺术圈为所欲为的大佬了。
大佬的摄影展
自然少不了拍大佬
他的作品下
有法国总统马克龙
▼
澳大利亚前总理
陆克文
▼
也有我们熟悉的
百度董事长
李彦宏
▼
小米创始人
雷军
▼
新东方总裁
俞敏洪
▼
曾任Google
微软全球副总裁
李开复
▼
关于为什么要拍这些大佬,潘石屹这样说:“在中国近十几年的时间,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背后,有一批人是离不开的,那就是中国的企业家。我想把中国的企业家记录下来。”
潘石屹恰好利用了自己的超级朋友圈,拍摄出大量普通人难以接触到的人物。
当然还有体育
娱乐圈的大佬
主持人
白岩松
▼
歌手
林依伦
▼
奥运冠军
李宁
▼
演员
王宝强
▼
比起之前的摆拍
这一系列的宝强
还是蛮真诚可爱的
▼
从作品本身看来
网友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有人说他拍得孙楠真丑
▼
也有人说他拍得
SOHO同事最有感染力
▼
作品有好有坏,但从作品数量看来,潘石屹还是下了一番功夫,至少他是在一直进步的,这也表明了他对摄影确实有足够的热爱。
关于为什么喜欢摄影,潘石屹说:“我觉得每个时代在表达情感时,媒介都有很多不一样,历史上,唐朝用诗,宋朝用词,元朝用曲。
随着技术的进步,在我们这个时代,互联网传递信息的带宽越来越宽,这就可以用图像来表达,而图像的表达更大众化,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更宽泛,是目前最好的表达方式之一。”
但这位大佬几乎没有学过任何摄影课程,所有的摄影知识都是在网上和书上看的。
他更多的是把摄影当成一个表达工具,他认为摄影最关键的应该是思想,是摄影之外的事情。
潘石屹非常看重作品背后的思想精神,从自己一穷二白走向成功的经历,潘石屹认为思想精神的成长远比物质重要,而这一切则来自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
年11月14日,潘石屹出生在甘肃省天水市潘集寨村。
因为父亲被打成“右派”,爷爷曾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国民党军官,所以潘石屹从小生活不易,小时候家里唯一的财产就是两头猪。
为了不让自己长大养猪,潘石屹暗自努力学习,决心要走出大山。一直到年秋天,父亲获得平反后,生活渐渐有了希望,潘石屹也利用恢复高考的机会去报考大学。
他甚至还在高考前8天被卡车撞断了肩胛骨,即便如此,小潘还是考入了中国石油管道学院。
再到年,辞职到深圳、海南创业,潘石屹一路从农村走到城市,再从城市走到国外。从村里最穷的家庭发展到现在身价超过亿,这个世界给他开阔的眼界正在帮助他一步步走向成功。
面对成长,潘石屹说:“一个人真正的成长是他精神的成长,精神成长之后你就可以把握物质世界的东西,商业的东西,这样才可以驾驭它。”
所以,在他的摄影作品中,不只有大佬,还有普通老百姓,他想帮助更多人认识到思想的重要性。
他也曾来到河北十七道沟村录公益节目时,做过这样的思考。他问自己:“这个村子最缺什么?贫困的根源是什么?”
潘石屹在微博上说:“其实一家一户走访下来,我发现最缺的还是知识、科学和理性。很多村里的老人还不会写字,有一个村民告诉我,他是八十年代他们村子唯一一名高中生。”
“还有一位大伯跟我说,他身体一直不好,我问是怎么了?他说就是胃不好,医院看过了吗?他说,没有,就是老吐血。
还有一些家庭贫穷的原因就是酗酒酒驾,不遵守交通规则,给自己和家庭都造成了悲剧。我想扶贫一定要先要从教育科学理性的启蒙开始。”
于是,他开始拿自己的摄影作品进行公益拍卖,并将善款全部用于捐助西北地区贫困儿童的教育。
而他的作品更是拍到20万的高价,有人曾批评质疑过,但潘石屹却这样回应说:“这价格不是我摄影作品的价格,是这位网友爱心的表示,我只是桥梁。”
他还想通过作品表达爱,并在河北十七道沟村拍摄了很多“不完整的全家福”。他看到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有太多的辛酸,便希望通过自己的照片去表达爱的孤独。
关于这张照片的故事更是成为他微博点赞最多的一条。
后来,他还开设了自己的摄影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在Soho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免费拍肖像照。
他想通过一次次按下的快门,帮助农民工记录生活,了解艺术。
比如这位憨厚的架子工
▼
朴实的焊工
▼
这些作品可能不是最专业的
但对于农民工来说
这些作品能给他们带来力量
▼
潘石屹说:“这些全都是我们的民工,基建建设者。最近这几年时间,我觉得中国的建筑物、城市的基础面貌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
在这些变化背后,是谁呢?我觉得要把他们记录下来。我现在拍了多个民工、建筑师、设计师,还出了一本书。”
于是,在拍摄了大量作品后,我们从潘石屹的作品中找到一张被人称为迄今为止最好的作品。
在跟随央视记者录节目时,他拍摄了一位叫黄宏远的老人,他是一位红树林的守护者,自今已经坚守了几十年,照片中这位没有摆拍的老人,从眼神中流淌着一种对岁月的坚定和从容,打动了不少网友。
潘石屹说:“我是一名业余摄影师,本职工作还是做房地产。可是我对摄影很感兴趣,也正在努力学摄影。当一个人孤立无援的时候,靠着一张照片,就能给他莫大的帮助。”
通过摄影作品的感染力去帮助更多人了解艺术思想,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所以他主动去接近艺术,去参观博物馆,既满足自己的精神追求,也通过社交网络推广了艺术。
他还去参观过
艺术家蔡国强的工作室
▼
还有最近首都博物馆的文艺复兴时期展览,在北京的小伙伴也可以去看一看哦。(免费需预约)
这可能就是潘石屹对摄影的想法,他通过这些作品去表达爱,去完成自己的精神富足,也尽量能帮助到其他人重视思想精神。
他还号召每一个人用自己的心去表达爱,如果能通过照片将背后的思想传递出去,这就是一份特别大的力量。这也是潘石屹除了做慈善之外,帮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方法之一。
虽然微博上很多人对潘石屹的摄影带有偏见,认为有钱人做好事就是作秀,但这不能否定艺术带来的价值,人们最终所真正能够理解和欣赏的事物,只不过是一些在本质上和他自身相同的事物罢了,用单一的观念评判任何人都会带来误解。
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贵,艺术面前人人平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有能力的时候就帮助更多人,奋斗的时候就做好自己。
物欲横流的社会,物质财富就像海水,喝得愈多,愈是口渴,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放慢脚步,踏实学习,与其盲目的为物质而物质,倒不如丢下包袱,轻装前行,你想要的终归会有。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说:一个具有深远和高贵思想的人不应该允许自己的精神思想完全被私人琐事和低级烦恼所占据,以致无法进行深远、高贵的思考,因为这样做确实是“为了生活而毁坏了生活的目的”。
我们关心的只是如何使一个人以本性的内容和特质所允许的方式发挥他的本性,既不应该希望改变、也不可以干脆谴责别人的本性。
真正伟大的思想者
就像雄鹰一样
把自己的巢穴建筑在孤独的高处
长江影像∣视觉上的饕餮盛宴编辑/詹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