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啥是佩奇拍摄地看到了什么

如果不是佩奇,57岁村民李玉宝,应该仍然过着简单的生活,在县里的影视城干着滑沙项目管理员的工作,一日三餐按时吃饭、安然享受着在家里作为长者的权威;如果不是佩奇,离北京五环2小时车程的小村庄外井沟村,也许也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全国乡村的代表,引起潮水般的网络人民的好奇,进而引发一场关于乡村面貌的讨论。

创造于万里之外的一只假想的小猪搅动了李玉宝的生活,还让一个本来寂寂无闻的小山村参与到一场时髦的全球化大剧之中,并成为随后而来的城乡二元话题网络讨论的主剧场。

然而在这些喧嚣的背后,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现实充当了背景,为我们贡献着话题和流量?当有关乡村的臆想与现实激烈冲撞,城市与乡村产生二元对立时,什么才是我们可以继续对话的前提?带着好奇,我们走访了网友们曾经像侦探一样推测的《啥是佩奇》的拍摄地。

短剧《啥是佩奇》拍摄地外井沟村,是怀来县小南辛堡镇的一个自然村,距离怀来县车程近一个小时,距北京五环多公里,村里只有一条水泥公路通往十多公里外的京藏高速。因为距离北京近,所以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前往北京打工。

村民主要从事海棠、杏、玉米等经济作物种植。以前很多村民家里也靠饲养羊、骡子等增加收入,后来响应国家封山育林防风固土政策,饲养牲畜的人家也逐渐减少,导致产业结构单一。

外井沟村气温比北京低5摄氏度,冬季温差大,最低能达到零下30度,还曾出现山上兔子冻死的现象。但为了节省成本,外井村不少村民依然依靠木柴生火取暖做饭。图为村民抬着从山上收集的枯树枝回家。

60岁的孙如凯是村里的孤寡老人,腿部患有残疾,收入只能依靠每月元的低保,“自己也收拾了点地,勉强糊口”。此前,孙如凯不知道也不关心佩奇,“现在手机上到处都在传,就是一只小猪。”孙如凯拿着自己粉红色的智能手机说。

34岁的李鑫琳是少有的还留在村里的年轻人。前些年她盘下了村口的小超市,丈夫负责地里的海棠,“文化有限出去也赚不到钱,家里也有老人小孩要照顾”。《啥是佩奇》中的超市就在此取景,“没有智能手机卖,也没有佩琪香波,都是道具。”李鑫琳说。影片火了之后,老板也没进任何跟佩琪有关的商品,“村里就没多少小孩,卖不出去的”。

李鑫琳家里有电脑,只是她12岁的儿子并不太了解佩奇,“就知道光头强”。村里没有小学,山上有一间报废的平房曾是学校,如今还留在村里的孩子只能去隔壁村上小学,初中得去镇上。

两岁的琪琪坐在炕上跟外婆一起观看智能手机里的快手视频。琪琪的妈妈嫁到30里地外的村子,夫妻俩每一两个月回来一次。“不要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yingxingye.com/wjsy/324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