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三年,她是成都市民最熟悉的陌生人

最近的一次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范双凤没有出席。

从年开始,成都举行的历次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市民总能看到坐于发布台最右侧的范双凤——在众多着正装的发布人中间,“80后”的她穿着应急冲锋衣,显得年轻、干练。她以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主任的身份分析疫情形势,科普健康知识,为市民所知晓。

▲新闻发布会上的范双凤

一个月以来,疫情防控工作正向着“保健康、防重症”的方向转变,工作重心从预防转移到临床,范双凤也从台前重新归于幕后。

在过去三年的疫情防控中,她的工作极为重要,是串联起前方流调处置与后方决策部署的桥梁。曾经,她常常谈起关于“无感防疫”的理想,她希望疾控工作能超出市民的感知,将病毒消灭在萌芽状态,让市民的生活过得平静安宁。

大多数时候,范双凤和成都疾控人做到了这一点。然而年,面对传播性极强的奥密克戎毒株,这样的理想面临巨大的挑战。

新冠病毒改变了人类历史。如今,我们每一个人都处在感染的冲击波之中。回顾即将过去的一年,范双凤并不遗憾于这种理想的“破灭”——她希望社会和疾控机构都能从这场疫情中得到新的体会,社会更重视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疾控等专业机构则能更智慧、高效地服务社会。

曾经的理想:“无感防疫”

“无感防疫”的理想,在今年8月的最后一天面临“破灭”。

那是成都开启“全员居家”状态的前夜,成都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每一间办公室都灯火通明。范双凤戴着眼镜,坐在三楼的一间会议室内,身前摆着笔记本电脑和一杯水。

近百名来自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汇集在楼下的指挥大厅,硕大的电子屏幕上,23个区(市)县的防疫人员远程在线。那里,调度会从白天进行到深夜……

彼时,成都正面临着“冲击最大、防控难度最高”的一轮疫情所有工作人员都在讨论和思考如果整个城市突然按下暂停键该如何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就医问题?

无数经验和教训告诉他们

此时此刻

任何一个细节都马虎不得

那一夜,许多工作人员一夜无眠,范双凤连打个盹的机会几乎都没有。“80后”的她虽然年轻,却担负着成都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家组成员、市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的重任,应急协调、现场处置、病例调查、流调溯源、密接追踪、信息报告、新闻发布等等,都是她长期担负的重要工作,而这些成了串联起前方流调处置和后方决策部署的桥梁。

▲范双凤(右二)在疾控指挥大厅工作

她和不同战线的“战友”们,在这座城市打败过新冠的早期毒株,打败过德尔塔,甚至也击退过奥密克戎的好几轮进攻。疫情三年的大多数时候,她和疾控战友们,总能迅速摸清传播链条、快速斩断传播链,有时候不到一周,最多半个月,疫情就会被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以内,继而实现清零。她将“无感防疫”定为工作上的理想,总是说,“‘无感’是最好的状态,如果大家都和我们‘共度劫难’了,那疫情就严重了。”然而这一次,面对的是传播力极强的奥密克戎BA.2.76,面对的是几十条传播链——它影响着成都的每一位市民,并势必写入人们的共同记忆。

一天多个电话

和听得到的“心跳”

年9月1日中午,成都市发布《关于在全市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的通告》,宣布自当日18时起,全体居民原则居家。此后多日,每户居民可安排一人限时外出购买生活物资。得益于全市商超的正常运营,物资储备的充分准备,成都没有出现保供问题。

当天下午,新一次的成都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

从年开始,成都举行的历次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市民总能看到坐于发布台最右侧的范双凤。近两年来,她在发布会上始终脱稿发言,分析疫情形势,科普健康知识,给市民和网友留下了深刻印象。

“传播链条多,防控压力艰巨”范双凤在发布会上谈道当时,疫情数字以每日上百例的速度增加密切接触者数量累计到数万这在此前从未有过仅在流调方面,通常面对1个病例,就会调动上百名人员参与流调。因此在这次疫情中,范双凤和战友们面对着超负荷的工作,有人一天数十个小时不间断盯着一个电梯内的监控录像,分析感染人员在密闭空间内可能碰到过哪些人;有人一天要打上百个流调电话,梳理着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的轨迹。在那些日子里,她不知道会去什么地方;哪里有需求,她都得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固定的去处只有疾控中心的指挥大厅。她的手机没有设置过闹钟,因为总会被电话铃声吵醒。她甚至渐渐忘记了“床”的概念,有时候是在办公椅上醒来,有时候是在车上。她说有一个助眠的小诀窍,可以戴上两个口罩入睡,一个遮住口鼻,一个遮住眼睛。▲范双凤摄影:王效她告诉小布,闭上眼睛,她总能清晰听见自己的心跳,这是劳累之后心悸的表现。她粗略统计,疫情严重的时候一天要打多个电话,每天使用企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yingxingye.com/syzp/357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