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人文摄影的理论分析课结束后,有一位学员向我提问,视觉偶合与人文摄影的关系,这个过程当中,自然而然的还牵涉到了马格南。
老赵不得不对学员们再次强调,马格南是一个图片社,它不是一种风格,但除了商业利益追求之外呢,它的宗旨却是明晰的:人性及人道主义。
年2月,江东元巷。作者:赵时进
抛开这些容易引起歧义与争论的大道理,我们回到刚才所说的“视觉偶合”。简单的说,摄影中的视觉耦合,就是通过偶合性的元素组合,制造强烈的戏剧性效果。
为什么要戏剧效果呢?第一时间吸引你的眼球呀!我得先把你吸引过来,抓住你的手,不让你溜走,然后我才能慢慢与你交流是吧。
所以就吸引眼球这个本事来看,人文摄影并不会排斥视觉偶合。
这个问题引申开来,是众多的摄影流派及方法论对爱好者的的困扰,其实这种困扰也很正常。老赵这30年所见,是各种流派各建庙宇,各拜神仙,互不待见,甚至互相唾弃。
但老赵在摄影方面,是一个无甚原则的人,所以我没有什么困扰,不够高大尚?好,那咱把这个事情拔高了说:这是跳出摄影这种具体现象,在某个文化高度上去审视的结果。
摄影家穷其一生,归根结底,做的其实只有两件事:
第一,是把视觉艺术化。
第二,是把信息艺术化。
简单的说,视觉的艺术化,是形式上的审美,是把照片拍好看了,是抓住你的眼球,让你完成一个从生理到心理的奇妙反应。
而信息的艺术化,就是内容上的审美。大千世界,有无数与我们相关的信息,剥离、组织与传递有价值的信息,就是一个艺术化的过程。
说到价值,咱们再过头来看马格南的宗旨:人性与人道主义。这是什么?这就是影像信息的艺术化。
年9月3日,欧洲各大报纸头条都刊载了一幅照片:一名溺亡的3岁的叙利亚难民遗体,面部朝下趴在海滩上,这个溺亡的男孩名叫艾兰·库尔迪,因偷渡船只超载翻沉而溺亡,尸体随后漂到土耳其海滩。照片拍摄者是29岁的土耳其记者、女摄影师尼吕费·德米尔,多年来她一直在报道难民危机,也拍摄了不少死去的难民。她说,她用艾兰的沉默身体,表达无声的呐喊。这一揪心的画面、人间的悲剧,立刻引发国际社会巨大的震惊……(本段文字部分引用于网络)
随后欧洲各个国家有条件地开放的难民入境——这一下,减少了多少家破人亡的人间悲剧?摄影人在难民潮事件中剥离、组织、传递所带来的信息,是艺术化的,它显现出了巨大的道德力量。
在信息艺术化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所说的剥离,是一种整理与归纳的典型。老赵接触过很多摄影家,在这一点上都是不及格的。老赵最害怕的,是摄影家拿着一张照片,然后用热切的眼神望着我,耐心的告诉我,这里面呈现了这样那样的符号信息,它代表了什么,引申了什么,又暗喻了什么——就像地里被人撒了一泡尿的蚯蚓,他可不管老赵的表情有多痛苦,总之,他要告诉老赵,这是一张是非常完美的照片。
真是拜托了!老赵下辈子该学学考古,拿着放大镜,拿着铁锹、刷子,在你的照片里细心地挖,仔细地刷——哎!看见了看见了!这个夜壶上有明显的摩擦痕迹,这足以证明宋高宗老儿的私处巨大,并且伴有不良嗜好……
老赵,你个流氓!你敢说我这些信息是没有用的吗?老赵不敢。老赵可以说,每一个的摄影现场,每一个细节,所有的信息,都是与事件相关的、有用的,并且这种相关或有用,可以无限地延伸~信息求全?如果这样说的话,你把整个地球拍下来得了——不扯淡的话,那咱是否就梳理个主次,摒弃一些次之再次的信息。
老赵的这个态度,让大部分摄影家很不愉悦,但说实话,大家都很忙!社会需要摄影家,让你们做的是什么事呢?就是让你们在繁杂万千的信息当中,给大家做出整理归纳,简单明了,便于大家的阅读与查证。
当然,关于信息的这些唠叨话,也只是在人文摄影的圈子里说,当你觉得你展现的是你与神共舞的闪光心灵,玩的是纯艺术,玩的是个性,玩的是你猜你猜你猜猜猜——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让我们再回过头来,我们所说的第一件事是视觉的艺术化。艺术化当然也分层次,要追求高层次,追求个性?有点悬!就目前而言,对大部分摄影爱好者、甚至摄影家来说,先把照片拍得好看,吸引了眼球,过了这一关再说吧。
这个就有点像书法艺术,若连个横竖撇捺都东歪西倒,毫无章法,就敢吹嘘你写的狂草登峰造极?
说相信你的人,是骗子,是暗恋你三百年的文艺青年,又或者是拿了你兜里的钱、吃光你家余粮的人,另外的呢,就是类似老赵这样的傻孩纸。
赵时进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