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观点书画摄影兼鉴藏本立道生自融

陈履生:书画摄影兼鉴藏趣味横生

图/文·整理至网络

 

谈书画创作:承文人精神重前无古人

陈履生在为青苗艺术家们所做的“新中国新国画”讲座中,深入剖析了新中国美术的几大特点:一、超强的时代性;二、丰富的现实性;三、鲜明的主题性;四、多样的表现性;五、突出的大众性;六、整体的潮流性。他在自己的“文·文人·文人画”个展前言中也提到,“中西融合”成为20世纪中国画百年发展的主流,文人艺术则成为潮流之外人们理想中的孤岛。而陈履生便是在当代文人画“孤岛”上坚守、探索的少数派之一。“我所做的就是在不可能中表现一种有限的可能性,这就是,用不同的题材,不管新旧,来表现文、文人,而成全一个当代的‘文人画’。”

陈履生说他非常喜欢孔子的一句话:“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而画面上的冷峻风格,大概就是他所坚持的“本”了。他笔下的梅花、水仙、国槐、山水等,都给人以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哪怕是绚烂的迎春花,那画题用的也是《不随桃李一时开》。

“孤傲清寒是符合中国文人绘画的一种精神。不仅在绘画上,做人也如此。而要用绘画把这种特质表达出来,需要一定的形式来支撑。所以我的山水画构成很简单,既没有花鸟树木,也没有桥梁舟船乃至景点人物,剥离了一切人为的痕迹。当然,营造这样一种氛围有一定技术难度,我必须用种种的方法来解决雷同问题,在笔墨上、画面上多下功夫。”

陈履生笔下的梅花,也显得很特别——枝枝直上直下、峭拔独立,这本来是中国画的大忌,但他就是有办法化不利为有利。“我画的其实更接近于生活现实,如果你好好去观察,会发现梅花的新枝都是直愣愣往上长的。但你要把它画出趣味来,无论是两三枝、四五枝还是六七枝,都得解决好穿插问题,将书法功底显现出来,才能独具一格。”

同时,为了寻求“文人画”的当代性,陈履生还会选择一些前无古人的题材,譬如国槐。国槐的英文名直译过来是“中国的文人树”,在北方的树种里,是最后一个发芽的。在陈履生看来,国槐的枝干特别美,本身就像一幅版画,而且象征着文人的品格。“北京的路边种的都是国槐,它们并非原生树,都是迁移过来的,但它们就是能随遇而安,长势良好;即便被随意砍伐修剪,也还是宠辱不惊,坦荡生长。春天,当所有的道旁树都已绿叶成荫时,国槐才发一点嫩芽,这也是我最欣赏的。我从家里到国博上班,五六公里路两边都是国槐,每天经过都觉得太有形式感了。所以我拍了很多国槐的照片,后来又开始画冬日里的国槐,我想要颂扬的就是这样一种文人精神,而且前人没有画过。”

《荣辱不惊》

迎春花同样是古代文人不曾涉及的,陈履生也很喜欢。“迎春的象征性意味可能没有国槐那么深邃,但它的形式感也特别强,枝条乱七八糟的看着很难画,但在从不规则当中寻找到规律性、趣味性,这个过程很有意思。”

《不随桃李一时开》

因此,陈履生也认为当代文人画有振兴的可能性,去年12月他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行的展览,也证实了这一点。“很多外国友人参加了展览开幕式,他们对中国文人画的认知高度令我惊讶。”

谈青年人学习:既融会贯通又务本坚持

在美术理论、书画摄影乃至展览策划上皆有大成的陈履生,屡屡被人们问到这是如何做到的,他自己最看重哪一方面的才华?

陈履生表示,这些是无法割裂的。“我要是不学习美术史,就不可能把握从元代王冕以来画梅花的一个历史发展,无法突破古人陈陈相因的构图。我的摄影作品格调跟别人不同,也是因为我把绘画的构图方式运用到摄影当中来,博物馆摄影系列主要起因于我在做博物馆研究过程当中,







































白癜风公益献礼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fzhangxuan.com/syzp/286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