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的拍摄模式

第五章相机的拍摄模式

拍摄模式(ShootingMode)主要和曝光设定有关,一般也称为曝光模式(ExpousreMode)。

为了让摄影的操作更加便利,DSLR通常提供多种拍摄模式,供摄影者依照拍摄场景、题材来选择使用,其中包括『全自动』、『程序』、『光圈优先』、『光门优先』及『手动』等拍摄模式,以及针对特定主题与环境所设计的『情境模式』。

全自动(AUTO)模式

全自动模式(FullAutoMode)简单说起来,就是由相机来决定所有曝光方面的设定,包括测光模式、光圈、快门、ISO值等,另外白平衡、对焦模式、是否使用闪光灯…等等也由相机全权负责,摄影者只需要专注在构图、对焦然后在适当的时间按下快门就可以了。

这个模式的优点是,摄影者几乎不用花费什么脑筋,也不需具备多少摄影方面的知识,只要会按下快门就可以拍出不错的作品,对于缺乏经验的摄影新手来说相当适合。

不过若从专业摄影的角度来看,全自动模式的优点恰巧也是它的缺点,原因是全自动模式为了避免不正确的操作导致相机的误判,因此,除了『画质』(RAW檔除外)与『影像大小』等少数设定之外,其它的设定皆不允许摄影者更动与调整,亦即摄影者只能听凭相机的按排而无法加入自己的想法,严格限制了摄影者个人的创意!所以,对于有经验的摄影者来说,除非是一些很紧急、几乎没有时间思考的情况下可能运用全自动模式来拍,否则使用全自动模式的机会并不多,而这也是有些高阶的DSLR不供全自动模式的原因。

(P)自动模式

程序自动模式(ProgramMode)亦简称为『P模式』,它和全自动模式一样,也是申相机根据拍摄现场的亮度决定光圈与快门,所不同的是,它仍保留一些设定的弹性给拍摄者,所有的设定,包括测光模式、ISO值、曝光补偿、自定义自平衡…等,仍然开放给拍摄者自由调整,更可贵的是,即使在相机已设定光圈、快门之后,拍摄者仍能利用所谓的『程序偏移』功能,在维持曝光值不变的情形下,调整光圈、快门组合以达到想要的效果,例如觉得相机原先设定的光圈太小,则我们可以手动调整加大光圈,在此同时相机会自动把快门速度缩短以维持相同的曝光值。

上述的说明可以发现,P模式既有全自动模式的便利,同时也保有手动控制的空间,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拍摄模式。它通常应用的场合是帮助摄影者在极短的时间内取得所希望的曝光效果,同时也提供DSLR初入门者一个很好的学习摄影管道,一方面可以立即拍出好作品,一方面则可以慢慢熟悉DSLR的设定。

光圈(A或Av)优先模式

光圈优先模式(AperturePriorityAutoMode)属于”半自动”拍摄模式,半自动的意思是一部份设定由相机决定,一部份设定是由摄影者决定。光圈优先模式是由摄影者先决定好光圈值(所以又称为光圈先决模式)。然后再由相机依据拍摄环境的光线状况来决定对应的快门速度。我们知道,光圈是控制景深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通常遇到需要营造景深效果的时候,不论是浅景深或长景深,有经验的摄影者多会采用光圈优先模式,因为只要先将光圈的数值固定,所要的景深效果就确定了,至于它的设定则可放心地交由相机来决定,而且假若对相机的设定不满意,也可以再做更改。

光圈优先模式最常用在拍摄人像还有风景,通常拍摄人像会用”大光圈”以营造人物清楚背景模糊的效果;拍摄风景时,则常用”小光圈”以扩大影像清晰的范围,让整个景观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在光圈优先模式中设定曝光补偿,快门速度会配合调整,光圈值则维持不变。

快门(S或Tv)优先模式

快门优先模式(ShutterPriorityAutoMode)亦属于半自动模式,它的动作刚好跟光圈优先模式相反,它是由摄影者先决定好快门速度,然后由相机根据现场的测光结果决定对应的光圈值。快门优先模式最常见的用法有两种,一种就是选择『高速快门』来做冻结影像的视觉效果,另一种则是选择『慢速快门』来表现影像的动感效果,从这里各位也可以发现,快门优先模式多用在拍摄动态主体的情况,例如赛车、运动会、瀑布…等景观。

在快门优先模式中设定曝光补偿,只有光圈会配会调整,快门速度则维持不变。

手动(M)模式

手动模式(ManualMode)跟全自动模式刚好是个极端,全自动模式是所有设定通通由相机一手包办,摄影者连改都不能改;而手动模式则是全权由摄影者做主,主要就是光圈和快门都是摄影者决定,相机则退居成为从旁辅助的角色。

手动模式虽说是由摄影者来决定光圈、快门,不过在设定光圈、快门同时,相机的测光表亦会辅助提示摄影者目前所设定的曝光值是不足、过度或适量,以做为摄影者调整光圈或快门的参考。手动模式的优点就是摄影者可自动控制曝光条件来表现自己的作品,使其产生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的视觉效果,是许多专业摄影者所喜好选用的模式。

情境模式

情境模式是数码相机针对某些特定主题或场景所预先设定好的自动拍摄模式。对于一位摄影新手来说,要将前面介绍的几种拍摄模式(全自动模式除外)运用自如,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不过在这段期间,只要懂得运用情境模式,一样可以拍出绝妙的作品,而且还可以体会各种场景在拍摄技巧上的一些差异。

人像模式

如果有人还不习惯直接调整光圈值来营造浅景深的效果,那么运用人像模式是最快的方法,在人像模式中,相机会尽可能开大光圈以制造出浅景深的效果,也就是尽可能表现出主体清楚但背景却模糊的感觉。

风景模式

风景模式的特色刚好和人像模式相反,当使用风景模式时,相机会尽可能将光圈调小以增加景深,使得整张影像看起来都很清晰。

夜景模式

夜景模式多用来捕捉夜景的人工光线景致,由于人工光线的亮度远较白天的自然光线要微弱许多,所以夜景模式会尽量放慢快门速度,使影像获得足够的曝光以呈现夜晚的气息,同时还会关闭闪光灯的使用,并将焦点设成无限远,使影像获得最清晰的效果。要注意的是,使用夜景模式一定要配合使用三脚架,否则拍出来的相片通常是模糊不清的。除了三脚架之外,若能再搭配快门线就更好了,可避免手按快门导致相机震动的风险。

那为什么夜景模式会关掉闪光灯?一般初学者一想到夜景很自然的就想到开闪光灯,其实这个并不正确,因为闪光灯的照明范围有限,因此只有拍摄夜间近物的时候闪光灯才有帮助照明的功能,如果是拍”夜景”,则必须关掉闪光灯,放慢快门来拍才是正确的。

夜间人像模式

若不懂得拍摄技巧,通常拍摄夜景人像这种主题,结果往往是人像一片惨白,背景却一片漆黑。若利用夜景人像模式来拍,相机虽然仍会利用闪光灯来为人物主体补光,但同时它还会放慢快门速度,使背景的部份也能够得到足够的曝光,让人物与背景都清楚呈现。

要注意的地方是,使用夜景人像模式一定要使用三脚架,还有人像主体与闪光灯之间的距离,太远或太近都不对,太远闪光灯照不到,太近则又会有主体过亮的问题。

既然放慢快门速度能使背景得到足够的曝光,那人物主体也可以如法泡制,为什么还要用闪光灯对人物补光呢?这是因为相机曝光时,人物仍为微微的晃动(背景没有晃动的问题),所以必须使用闪光灯为人物照明,以快速大量曝光抓住瞬间的人像,否则就会拍出人物模糊、背景清楚的照片。

微距模式

微距模式(或称近拍模式)是专为近距离摄影所设计的情境模式,不过对于DSLR来说,最短对焦距离是由镜头决定,光是将拍摄模式调整为微距模式也无法改变最近对焦距离,它只是设定适度的光圈,以呈现主体清晰但背景模糊的效果,同时也决定是否用闪光灯补光及调整适合的测光模式等。所以,若是要使DSLR具有微距摄影的功能,就要更换附属微距功能的镜头,或是微距专用镜头。其中,附属微距功能镜头,当摄影者近拍时,只要切换镜头上的开关,就能缩短相机的对焦距离,拍下近摄作品;然而这类镜头,其缩短对售距离的能力有限,且微距功能下,镜头的变焦范围会受到限制(如24-85mm在微距功能下会变成35-85mm),成像质量略差,就微距摄影的角度来看,只能算是及格而已。

而微距专用镜头,则是名符其实,专门用来微距摄影的镜头,它不但近拍能力强,能让相机更靠近被摄物体,最重要的是这类镜头的光学质量极佳,能拍出一般镜头无法表现的影像细节,加上使用上没有限制,即使拿来拍摄一般题材,也有很好的表现,唯一比较遗憾是,这类微距镜头几乎都是”定焦镜”,因此在取景构图上比较不便。

运动模式

运动模式的等色是尽可能提高快门速度,以冻结运动主体的瞬间画面。一般在这个模式下,相机会启动连续对焦以及连拍模式,方便摄影者连续拍摄,不错失任何精彩的画面。

下期预告....

第六章对焦

如果你想好好的学好拍照请记得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安全
北京白癜风中医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fzhangxuan.com/syzp/284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