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落尽筑盛世
文〡温瑞香
摄影:陈成才
在永泰县梧桐镇的东北部,有个美丽的小山村——西林村。她距梧桐镇区仅两公里左右,坐落在秀丽壮观的屏峰山下,莆炎高速擦村而过。这是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山村,清澈的青龙溪在村中蜿蜒,终年流水潺潺。摄影:陈成才
“西林”的村名,源自历史上村中一条久负盛名的古街——“西林市”。宋、元、明、清时期,西林隶属福州府永福县感应里二十八都(今永泰县梧桐镇)。宋代《淳熙三山志》记载:“义仁里辖洪面、孥板、后池、辜岭。”后池作为西林的一个自然村,其地名一直保留至今,由此推断,西林村在宋朝时及宋朝以前,地名应为“后池”。乾隆版《永福县志》卷之二在“街市”一文中是这样记载梧桐境的街市:“汤泉市(在廿六都)、埔埕市(在廿六都)、梧桐尾(在廿七都)、西林市(在廿七都)”。这里的“市”是街市的意思,由此可见当时的西林市在永福县享有盛名。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到清朝时,“后池”已经改名为“西林”。“西林街”作为一个地名,四里八乡至今还耳熟能详。当时西林街是永仙古驿道上的一个街市,一度繁荣昌盛、热闹非凡,和潼关街、丘演街、汤埕街、埔埕街、梧桐尾街并称梧桐境六大街市。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从中间穿过,被过往的人马踩得油光发亮,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街道上侧的店面习惯称为上店,下侧的店面为下店。有酒肆、客栈、布庄、油坊、打铁店、药房、食杂店等各种各样的店铺。离街市百来米处有个古渡口,摆渡过河经潼关村向南直通仙游、莆田。北与丘演村毗连,通往嵩口、尤溪、德化、闽清。向东接壤梧桐,通往永福、闽侯、福州等地。古驿道东接梧桐兴安会馆,西向大山深处延伸,在赤皮潭摆渡过溪,上瓜树隔(方言,当地群众通俗叫法,应为柏树隔)经烤坪洋、黑栲岭通往仙游罗山、漈兜、隔丘、白岩、东湖等地,又与仙游山区相接。村中的青龙溪是另一条水路通道,山民利用溪流放排漂柴筒到西林古渡口,在空阔地码成堆,走省道运到山外。摄影:陈成才
广袤的山林养育了世代山民,水陆交汇成就了西林古街市的繁华。曾几何时,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侠客义士、农人挑夫等形形色色的三教九流都曾在此下榻住店,把酒言欢,高谈阔论。古往今来,这里不知迎送过多少南来北往的客人。上世纪九十年代,这里还保存有鹅卵石街道、桥亭、矮小的土木瓦房。正是这一方小天地,连接了山与海,联接了远方的世界。如今随着商业中心往梧桐镇中心迁移,古街西林市缺少了昔日的喧嚣。当年油光发亮的鹅卵石街道已铺成平坦的水泥大道,两旁高楼大厦取代了矮小的黛色瓦房。远芳侵古道,西风冷旧街,只有悠悠的岁月在清冷的晚风中诉说着湮没于历史烟尘中的繁华。“繁花落尽是沧桑,盛世筑成安社稷”,古人诚不可欺。洗去铅华的西林人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在长太洋墁这块荒滩上拼出个工业园区,在全国各地拼出了锦绣前程。摄影:陈成才
青龙溪蜿蜒盘曲,流经西林村时突然来个大拐弯,形成一个半圆形的小平原,称之为长太洋墁。原是个荒滩,上世纪七十年代建了一条大坝,围住了汹涌的河水,才有人种植各种农作物。改革开放以来,一座座形态各异的小洋楼拔地而起,后来又建起了十来家工厂,成了规模不小的工业园。摄影:陈成才
本地村民陈添英创办的永泰梧桐盛隆竹木制品厂,已有近40的历史。该企业以加工竹木筷子为主,本着“客户第一,诚信至上”的原则,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生产的筷子质量上乘,走上了国宴的餐桌,走进了年中国杭州G20峰会的礼品单中。景鸿食品有限公司是脱水干菜、新鲜蔬菜等产品专业生产加工的公司,拥有完整、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公司的诚信、实力和产品质量获得业界的认可。在职员工名,有最专业的销售和技术团队,为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良好的技术支持、健全的售后服务。该公司早已是福州脱水蔬菜行业知名企业。温宗谋先生创办的旺顺香线场是家庭作坊,虽然生产规模不大,生意却红红火火。每年可生产七八十吨香线。由于香线色泽鲜艳,物美价廉,供不应求,每年生产总值可达百万元。青龙食品有限公司于年8月27日在福州工商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50(万元),公司主要经营蜜饯加工、销售,兼营食用菌包装、销售,是福州食品厂黄页行业内知名企业。此外,还有砖头厂、石头场、养鳗场、泥瓦厂等,这些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泽被百姓惠及千家,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摄影:陈成才
有请进来落户西林的企业,更有走出去拼搏的西林乡亲。乘着党的富民政策的春风,一部分村民外出经商、务工,也创造了奇迹,拼出了一方天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梧桐一帮“泥腿子”们,脚底带着故乡泥土的芳香,拖家带口到山外闯荡天下,在繁华的大都市上海创造了一个神话,硬生生闯出了个“梧桐村”——“毛家塘南北干货批发市场”,那伙人中就有来自西林的“泥腿子”,他们也是这一神话的缔造者。为了更好服务赴上海永泰乡亲的工作、生活,探索在沪党员管理,发挥党员在商界的先锋模范作用,当时成立了一些永泰驻沪党组织和民间组织。如上海永泰商会(会长董木金,副会长温润珍),永泰县驻沪流动党委(副书记温润珍),永泰县驻沪流动党委梧桐第二支部(支部书记董木金)。董木金和温润珍这两位驻沪党代表,正是来自西林村的村民,可见西林街商贸人才的传承不容小觑,经商意识代代相传,而西林人在上海乡土经济浪潮中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摄影:陈成才
2年,作为梧桐镇第一个示范村,西林村开启了建设美丽乡村的新征程。拓宽了村道,修缮了西林宫,修建了公园、健身场所、篮球场、戏台等,还新修了一座跨河大桥。这里繁花似锦,幽香遍野,佳木苍茏,成了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渥的自然环境条件,引来了不少单位落户西林。如福建重联重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梧桐卫生院、梧桐自来水厂、梧桐水电站等单位纷纷选择在西林安家落户,就连莆炎高速公路拆迁安置房也筑巢西林,该小区已基本竣工,一座座米黄色的高楼大厦矗立在村口,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凤凰于飞,翙翙其羽。西林这颗梧桐镇的深山明珠,必将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编辑:张凌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