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及前景背景的处理学习笔记2

这只是我自学摄影的学习笔记,希望能有高手指点迷津。

在学习摄影前,总想着把看到的美景全部纳入到镜头内,尽最大可能客观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到照片中,而对一些摄影作品断章取义、任意裁剪实景的行为嗤之以鼻。后来别人告诉我,摄影是减法的艺术,而绘画是加法的艺术,如果照片真实记录环境影像,而不加控制,可能会杂乱无章、没有主题。我似懂非懂,直至近日学习了以下课程,原来的思想才算产生了动摇。

前人摸索出的艺术理论和经验总结,当然要学习和尊重,只是看不惯一些人出于某些目的,把小溪拍成河流、十几朵花拍成花海、小水潭拍成湖泊的现象,这已经不是艺术的问题了,是骗子,是套路,是不诚信不道德的作为。所以我认为,真实再现当时场景、一张照片包含多样内容,只要准确地把信息传递给读者,作者就算完美完成了任务,其它一切就交给读者去评判吧。

下面就说些专业摄影人的理论,人家说得也很有道理,主流的东西还是要认真学习。

摄影构图,就是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到底应该怎么安排呢?这里有必要先说一下主体和陪体。

主体是画面中表现主题思想的主要对象,是画面的趣味中心和视觉中心。看到一副摄影作品,我们要明白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读出画面背后的灵魂。

在一张画面中,一般只有一个主体,多数情况下也比较容辨别,从位置、用光、实虚等方面可以初步判断,再一个,通过作品的名字也比较容易找到主题思想,因为作者的命名,就是整幅作品的点睛之笔,是从作品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也是画面的灵魂,是用来帮助观众正确理解画面的。

与主体相对应的就是陪体,它是和主体有情节联系的次要表现对象。一般有以下几种作用:陪衬主体、均衡画面、推动情节发展、对主体进行解释或补充说明。如果陪体和主体没有联系,或没有以上的作用,就可以删除不用,否则就是画蛇添足。

就象舞台表演,摄像机镜头就对准C位,把主体表现清楚就行,其它陪体演员,就不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yingxingye.com/sysy/357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