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以色列赛区决赛在特拉维夫大学举行。(摄影孙伶俐)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孙伶俐):第17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以色列赛区决赛10日晚在特拉维夫大学举行。7名参赛选手在知识问答、演讲和才艺展示环节大显身手,赢得了台下阵阵叫好声。
10日晚上,特拉维夫大学人文楼的礼堂里十分热闹,喜爱汉语的同学们在为参赛选手助阵加油。在知识问答环节,来自希伯来大学、海法大学等高校的选手全部取得了满分。在演讲环节,选手们紧扣“天下一家”的主题,结合自己的家庭、到中国旅游的亲身经历等等讲述了对天下一家的理解,声情并茂,令人感动。在才艺展示环节,选手中有的唱起了《但愿人长久》,有的用汉语演唱了希伯来语流行歌曲,有的则清唱一首《橄榄树》,优美的歌声不亚于专业歌手,赢得了阵阵喝彩。
还有的选手跳起欢快的舞蹈,有的用电子琴演奏了中国民乐《彩云追月》。选手孟涛用双簧管吹奏脍炙人口的《我爱你中国》,动听的旋律打动了观众的心。
选手玛雅演讲《天下一家》。(摄影孙伶俐)
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系汉语教师张立说,她和孟涛共同选择了这首经典的中国乐曲,虽然孟涛只练习了一周,但这首曲子仍然能表现出热爱中国的美好感情:“我们共同选这首曲子,因为我们俩都觉得这首曲子非常好听,而且《我爱你中国》,他这么喜欢学中文,正好表达了他自己的心声。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一个是注重他们的语言、声调,再一个就是教他们中国的文化,中国的传统,我们教他们中国最经典的东西,而且是我们全中国人最喜爱的东西,让他们也喜欢我们的东西。”
希伯来大学出版社的李雅各是本次比赛的评委,对于选手的出色表现他很惊讶:“我没想到有些同学的汉语水平非常高,说得很流利,发音也比较准确,内容也不错,感情表达非常好。目前的中国就是(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是一个有机会的国家,找机会一定要去中国,体验一下中国的生活。为了去中国,体验中国的生活,有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说汉语。现在有很多中国人会说英语了,但是这肯定不够,你如果要多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他们的想法、观念是什么样的,你一定要用他们的母语跟他们沟通,这非常重要。所以我很高兴看到有这么多年轻的学生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对中国历史感兴趣,汉语水平也不错。”
特尔海学院的邓诺霞获得了冠军。(摄影孙伶俐)
来自特尔海学院的邓诺霞专业是心理学和东亚研究,她在演讲中解释了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她很开心自己获得了冠军,可以代表以色列大学生到中国参加比赛。她说:“如果我们想改善我们的世界,我们先自我完善,然后改善国家、改善世界。以和为贵,天下一家。”
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教育处负责人孙鹏程表示,参加比赛的选手中文知识面很广,以色列的汉语教学水平在不断提高:“语言是打开一个国家文化大门的钥匙。对以色列的朋友来说,学好汉语对中以人文交流,对中以两国友好关系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不仅能让以色列人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现状,也会促进中国人对以色列的了解。”
选手孟涛吹奏《我爱你中国》。(摄影孙伶俐)
选手李嘉尔用汉语演唱希伯来语歌曲。(摄影孙伶俐)
冠军获得了海南航空赞助的机票。(摄影孙伶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