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女孩李育蔓
封面新闻记者曾业摄影报道
今年高考,来自四川省达州市第一中学校的理科考生李育蔓,考出了总分分(含宣汉籍加10分)的好成绩。其中语文分,数学分,英语分,物理分,化学95分,生物89分。
T恤衫,马尾辫,笑容甜,很健谈。7月24日,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阳光女孩李育蔓,是一身随性的清凉打扮,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没发挥出我的真实水平,高考成绩出来后,我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尽管分数较高,但谈及自己的高考成绩,她仍觉得有些遗憾。不过,她希望自己足够幸运,能兑现曾经与清华大学“再见”的约定。
李育蔓与班主任邹高云一起研究志愿填报
谈成绩:高考没发挥出真实水平
李育蔓的初中、高中,都在达州市第一中学校就读,六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老师们的精心培养,为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育蔓平时的成绩很稳定,高中阶段,在整个年级理科班的排名,大多数时候都是第一。”班主任邹高云介绍,李育蔓是该校高级“清北班”中大家公认的优秀学生。
对于班主任老师的评价,李育蔓很感激,不过,对今年高考的表现,她仍觉得“不满意”。李育蔓说:“从单科成绩来看,每一科我都不满意。按照我平时的水平,如果能好好发挥,肯定还能考得更好,总分超过分并不难。最不满意的是数学——数学我丢了一些不该丢的分,当天考完之后还郁闷了一阵子。”
7月23日晚,查到自己的成绩后,李育蔓的情绪也有些低落。心有不甘的她,迅速调整,一头扎进应用英语学习中,利用大学的先修课平台强化英语训练,为进入大学后继续走在别人前面做准备。“平时考试是轻装上阵,我每次都考得很过瘾,高考是负重前行,我的状态没调整到最好。”李育蔓说,如今尘埃落定,她也释然了。
李育蔓(一排左四)参加清华大学暑期学校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谈未来:她与清华大学有个约定
上高二时,李育蔓利用暑假的假期,到清华大学去学习了7天。“我当时参加的是清华大学暑期学校举办的活动,全国有多名学生参加。达州市第一中学校把全校唯一的一个名额给了我,我非常感激。”李育蔓说,虽然只有短短7天时间,但这次经历,让她更加坚定了未来报考清华大学的决心。
“无论是清华的人、清华的精神,还是清华的文化、清华的环境,都让我十分向往。”让李育蔓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一天,他们去参观设在清华大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先进设备,以及那些走在国际前沿的研究成果,都超出了她的想象。那时,她便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到清华大学读书。
时间过得很快,7天的参观和学习转眼就结束了。离开清华大学时,按照清华大学暑期学校的“惯例”,李育蔓与“同学们”的告别词都是一样的——“我们明年在这里再见!”走出校园,李育蔓回过头深情凝望着校门,与清华大学约定年“再见”。现在,李育蔓已郑重地填好志愿,希望能兑现这个约定。
李育蔓家中的“私人图书馆”
谈生活:家藏一个“私人图书馆”
李育蔓的父母都是教师,从小受他们影响,看书成了她最大的爱好。平日里,缓解学习压力,李育蔓也喜欢用这种方式。“我家的书房,有一个很大很大的书架,里面全是我喜欢的书。”李育蔓告诉记者,这些书,绝大多数都是父母给她买的,“我爸爸说,只要一本书里面有一个字对我有用,他就会给我买下来;我让她帮我买的书,他都会第一时间去给我买回来。”
除了看书,李育蔓还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弹古琴。“我们学校很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很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李育蔓介绍,从初中开始,她就在学习古琴了,当年还加入了学校的兴趣社团。上高中后,这个爱好她一直没落下,经常向专业人士和古琴爱好者讨教、交流。
“只要你热爱,无论在哪里,无论环境是怎样的,都是可以学习的。课堂之外,还有很多很多等着我去学。”李育蔓举例说,今年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在她看来,疫情帮她省下了从家里到学校往返的时间——这些节约出来的宝贵时间,可以全部用在学习上。
高考结束后,李育蔓不想闲下来,一个多月的假期,日程已经排满了。除了通过清华大学“学堂在线”自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外,接下来的假期,李育蔓还要继续练习毛笔书法,准备预习大学专业课,强化英语口语训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