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融合重塑品牌2020上海国际摄影节暨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https://m.39.net/disease/a_y9i9w58.html
                            

创新融合重塑品牌

上海国际摄影节

暨第十五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华丽转身

摄影:蔡晴

年9月25日下午,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上海市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的《遇见未来上海维度——上海国际摄影节暨第十五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在杨浦滨江的毛麻仓库隆重开幕,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尤存,杨浦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王浩,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主席雍和分别致辞;上海市人民友好协会副会长景莹,市文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沈文忠,杨浦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东昌,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魏洁为艺术家代表颁发参展证书;上海市文联党组尤存书记、杨浦区政协邰荀主席、上海市摄影家协会雍和主席共同为摄影节启动开幕。美国、日本、印尼驻沪领事馆、上海友协相关部门代表、杨浦区相关委办局领导、上海市摄协主席团成员等余名嘉宾出席开幕式。

这是一次在特殊时期呈现的两年一度的上海国际摄影节,它不仅是一届艺术牵手城市文脉与城市地标的摄影盛会,更是后疫情时代主办单位回应召唤,借助艺术家的镜头与创造,努力为这个美好而又特殊的时代贡献艺术力量的国际摄影节。

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是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正式批准设立的全国第一个由地方省市举办的大型国际性摄影艺术展览。年,展览拓展为“上海国际摄影节”,实现品牌性与群众性的统一。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已成为国内历史最为悠久、影响力强的国际摄影展览之一。

上海国际摄影节以“遇见未来上海维度”为主题,努力在办展方式、展品内容、活动衍生、观众互动、观展体验等多个方面积极探索、创新融合,得到了业界和老百姓的一致好评。在为期13天的展期内,在做好限流、疫情防控预约措施的前提下,参观人数达余人次,二十余家主流媒体竞相报道,长三角等多地摄影团体组织队伍前来观展,完成了上海国际影展的一次华丽转身。

摄影:蔡志锋、蔡晴

一、

聚焦内容,努力提升上海国际摄影节的核心竞争力

作品为王,内容始终是一届国际影展成败的首要关键。针对疫情的特殊背景,本届上海国际摄影节首次引入“策展人机制+定向邀展”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呈现摄影传统与当代性的相互关联,注重作品前瞻性与群众性的牵手共进。短短一个月征集时间,展会收到来自19个国家位艺术家的幅作品,经大展策展委员会和艺术委员会的遴选,最终54位艺术家创作的52件共计幅作品入展,其中上海艺术家13人,外省市艺术家30人,国外艺术家11人。展品包括10件视频作品、8件装置艺术、1件互动装置以及1件户外大型装置。

作品有温度,展览有热度。“社会与生活”“时尚与当代”“跨界与融合”三大版块递进融合,展现了上海摄影对时代的视觉担当,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深度影像思考。日本摄影师秋山亮二时隔38年重回中国的《你好小朋友》系列、德国摄影师迈克尔赖什的三维《立体影像》、上海摄影师池海波深沉忧郁的《临港的海》、魏壁由瓦片垒起的《旧物志》、旅美摄影师张巍专为本届国际摄影节创作的《人工剧团——科比等明星影像》以及王爱君的大型户外影像装置《海上升明月》等,都以不同的艺术呈现方式,从不同维度借助影像的传统技艺与高科技手段融合,通过对当下时代的再认知、再思考,给大家带来宏大且深沉的视觉“交响乐章”。

摄影:沈国栋

二、

拓展外延,积极探索上海国际摄影节的衍生价值

如何创新一届让观众以及摄影人观有所得,又能引发新的观看、新的思考、新的艺术语境的上海国际摄影节?上海国际摄影节紧紧抓住城市文脉与艺术学术,以艺术展陈增色城市文脉,以学术引领坚固展览要素。

首先,上海国际摄影节从最初的选址上就别出心裁,从正规展厅来到了更接地气,与百姓生活更为接近的杨浦滨江百年老厂房毛麻仓库,将“艺术秀场”搬进“生活秀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影展牵手城市文脉,真正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富有亲切感的一届国际影展。今年恰逢年的毛麻仓库,其板柱结构的建筑特点,也为这场视觉盛宴提供了历史的支撑,让“工业锈带”的遗存转变为“生活秀带”,再次活起来、动起来。

以学术活动“打头阵”,展览期间开展了1场高规格的学术报告会、3场学术研讨会以及12场精彩纷呈的专题摄影讲座,内容涵盖摄影技法、摄影思想、主题创作、道德坚守、专家导赏、影像叙事等多个领域。李舸和刘宇的《影像战疫,精神永恒》、王庆松的《摄影为什么重要》、雍和的《纪实摄影:不虚美,不隐恶》、陈海汶的《说摄影》、王杰的《专题摄影的表现与图片的编辑》、丁和的《将镜头对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符号》、林路的《从沙龙摄影到当代呈现》、常河的《5G时代的视频化叙事》、毛安吉的《微距世界》、肖戈的《个人记录影像的公众化和艺术化》、马良的《从想象到作品》、敖国兴的《摄影艺术新疆界》等精彩纷呈的主题呈现,充分彰显了上海国际摄影展“重学术”的展节“人设”,令广大摄影人、摄影爱好者和观众流连忘返,听得津津有味,讲座预约名额场场秒杀。

摄影:时俊和

三、

跨界融合,有效构建上海国际摄影节的多元文化内涵

上海国际摄影节注重摄影艺术的跨界融合,除在展览中设置了“跨界与融合”板块,探索影像与新媒体艺术、美术、书法、装置等多种媒介的创新融合,还在文联艺术促进中心的策划下,与市文联所属音乐家、翻译家、语言表演家等名家名角倾情合作,在国际影展的展厅内安排沉浸式演艺,合力打造了“诗与影”“音与影”“乐与影”“弦与影”等10场跨界演艺活动。翻译家协会品牌项目“金秋诗会”首次牵手上海国际摄影节,摄影作品与诗词完美结合,都为本届上海国际影展增添了更多的多元艺术亮点。

同时,上海国际摄影节注重探索艺术融合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融合专家导览、文创体验、人人市集等活动,营造“节”的氛围,引领摄影人和百姓共同参与这一艺术盛宴。

摄影:周东平

四、

面向大众,努力增加上海国际摄影节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如何增加老百姓在上海国际摄影节中的参与感和获得感,真正让一届国际摄影节成为老百姓口中心中的展览,成为所有观众的文化记忆与回味,真正让观众乐在其中、观有所得,引发对于摄影艺术的共鸣共情?上海国际影展在展陈设置与内容展现两方面,进行了有力的探索。

每个展块设置不同内容的互动体验区块,为观众提供不同主题的互动体验内容:一楼“社会与生活”展厅设置了马良的《移动照相馆》影像拍摄区,通过实景搭建+主题内容,成为网红打卡点;二楼“时尚与当代”展厅常设讲座与演出舞台,举办各类学术活动和文艺展演;三楼“跨界与融合”展厅设佳能影像体验区,为广大摄影从业者、爱好者提供专业相机与拍摄场地,交流服务体验;四楼“青年展”展厅由雅昌文创体验区驻守,展示“雅奕”专利印刷技术成果与个人相册定制体验。

在展览期间举办“即时摄影大赛”,邀请摄影爱好者及市民朋友参与,围绕上海国际摄影节,一起见证、分享、捕捉精彩瞬间。每天,观众都可以将在国际影展的所见所摄通过网络提交,经市摄协专家评委评审后,于第二天通过上海市摄影家协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yingxingye.com/sylt/360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