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物摄影,是摄影人的大考,有点儿体

前言:谈及“静物摄影”,应该算做比较专业的摄影类话题了,就“静物摄影”而言,“摄影圈”内常听到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一种认为,简单随意,一种认为高深复杂,我是第2种言论的认同者,作为一名专业摄影师,能把“静物摄影”这一关过了,实属不易,特别是商业摄影师,“静物摄影”就是职业生涯的一次“大考”,如何拍好“静物”?这是“多年磨练”的心得体会,与你分享,共同进步。

“中秋节”即将来临之际,毕特影像为本文拍摄“海报”《白莲月饼》贺中秋

静物摄影的概念

客观上,原本无生命或(无生命迹象主导)的物体,我们可以将其称为“静物”,比如日常生活中一些大小物件,手工艺制品,自然界的奇石枯木,瓜熟蒂落(或人为采摘的)的瓜果梨桃,江河湖海中已经死去的珊瑚、贝类、鱼虾,等等,只要一切已无“生命迹象”存在的物体,都通通可以称作为“静物”,以这些物体(物件)作为拍摄主体的摄影活动,即为“静物摄影”。

静物摄影与人物摄影、景物摄影可视为摄影门类中的三大分支,“静物摄影”是“实用商业摄影”的主要表现形式,

毕特影像原创《白莲月饼》贺中秋

因“静物摄影”的拍摄主体,是无生命的、静止的,所以常被许多摄影人误解为最容易拍摄的就是“静物摄影”,因为它们(被摄主体)可以任由“摆布”,“随心所欲”,在此我要说“任由摆布”是可能的,但“随心所欲”可就“不太容易”了,所以如题,《静物摄影,是摄影人的“大考”》一说,绝非夸张。

毕特影像原创《白莲月饼》贺中秋

静物摄影的标准

为什么说“静物摄影”有点“难”?因为它与“人物摄影”、“景物摄影”有着截然不同的“标准”,在这里所说的“标准”是指“静物摄影”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所具备的较高的“特质”和要求而言的。

好的“静物摄影”不是简单的复制和还原,是具有强烈的“主观意识”,和艺术欣赏价值(或呈现特定的物品功能要素)的影像作品。一些特定的静物摄影对其(被摄物)本身的“色彩还原”、“质感”表现等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可以说,这个拍摄过程(静物摄影)是摄影师运用构图,光线,色彩、影调等艺术、技术手段进行的“完全的”艺术创作过程,“静物摄影”,是摄影师为“静物们”赋予“生命”的过程。

毕特影像原创《家具》毕特影像原创《饰品》

静物摄影的操作(流程)

这是本文的要点,

首先要根据你创作的“主旨”,或某些“特定”要求,确定你拍摄的主题和风格,这需要精心构思,仔细揣摩,做好拍摄前的精准定位。

毕特影像原创《饰品》

拍摄准备工作(或操作流程)大概涉及拍摄场地、使用器材,后期制作等,

1、拍摄场地是首要问题,应高度重视,这涉及到现场制(布)景、灯光、道具等内容,涉及到现场的器材、人员调度、背景及环境设置等问题,是开拍前的基础准备工作,但非常重要。

需要说明的是,“静物摄影”的拍摄场地,并非是局限在摄影棚内的,许多大型物件,比如大型机械,大件家具等不易搬动的物品,或特别“珍惜名贵”的物品而“不便”离开存放地等原因都可能需要在现场进行拍摄,俗称“外拍”。

毕特影像原创《家具》毕特影像原创《家具》毕特影像原创《家具》

如上三幅图片就是“外拍现场”拍摄图例,由于此家具沙发系列体量相对较大,一般常规小型摄影棚难以施展拍摄,加之布光、景别等因素,最终选择在该家具品牌展厅进行“布景”拍摄,像这样的“外拍”情形,在“静物摄影”中,并不鲜见。

当然,如果是在自己的摄影棚内进行(拍摄工作),那就相对方便多了(如下图),俗话说“轻车熟路”好“干活”嘛。

毕特影像摄影棚一角毕特影像摄影棚一角原创《时尚之履》毕特影像摄影棚一角原创《时尚之履》

2、“相机”的选择,一般“静物摄影”就其“画质”而言都有着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商业广告用途的产品类(静物)摄影,对图片的“画质”及像素(即图片尺寸)的大小更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以便日后进行广告印刷,大型(巨幅)宣传画制作等的品质保证。所以“静物摄影”一般选择“大画幅”、“高像素”的照相机,是基本的要求。

胶片时代笔者使用的“骑士horseman”LX5单轨大画幅(技术)相机

上图,胶片时代笔者使用的“骑士horseman”LX5单轨大画幅(技术)相机,是拍摄“巨幅”(相对画幅而言)广告片时不可或缺的“利器”,4×5是指底片的尺寸,是以英寸“标识”的,当然还有更大的诸如“8×10”英寸,等等。

进入数字时代,照相机发生了革命性的“更迭”,目前笔者使用的照相机主要是拥有万高像素的尼康b数码相机,单张图片可以生成“百兆”的“数据文件”,终于可以放下对“胶片”的“纠结”了。

尼康D相机转接哈苏40毫米镜头

3、镜头的选择,这首先要取决于拍摄的“物体”来决定,大件物体,可能涉及空间(被摄物体的摆放)、取景(机位设置),“布光”(灯位设置)等问题,如果空间“局促”(经常遇到),可能需要使用广角镜头(如下二图)

但选择广角镜头,要考虑是否会产生“静物摄影”非常“忌讳”的“畸变”(广角镜头本身结构特点,至被摄物产生变形)问题,通常应选择俗称“小广角”类型的镜头,这类镜头不仅取景“广泛”,一般都具有较好的“变形矫正”和“超大景深”的特点。

毕特影像原创《家居》广角镜头拍摄图毕特影像原创《家居》广角镜头拍摄图列

反之,对于那些诸如手表,饰品,珠宝玉器等“小物件”来讲,选择的“利器”当属微距镜头了,那些精美的、内容“丰富”的小物件,对于细节的“表现”及“描述”都尤为重要,所以非微距镜头不可。

笔者使用的“腾龙”90mm微距镜头

关于微距镜头,一般选择俗称“百微”的那只就够了,(上图)笔者使用的“腾龙”90mm微距镜头。微距镜头不仅能将细微物体“放大”拍摄,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这类镜头“景深”极短(浅),可以用来突出被摄物品的“局部”,表现“重点”(如下图)

毕特影像原创《饰品》微距摄影图例毕特影像原创《饰品》微距摄影图例

4、关于“灯光”问题,这又是“静物摄影”的重点话题了,“静物摄影”灯光的选择是围绕你拍摄的主题和风格而定的,灯光的照度(亮度或明度)、色温等,都能左右图片的“气氛”、“风格”和清晰度,

摄影师对“灯光”的运用是实现所设定的主题和风格的重要手段,有人说,摄影师是在“用光作画”就是说明这个道理。

“静物摄影”如何选配和使用灯光大概有两个方面的“考量”,一个是追求影像的“色彩还原”,另一个是营造影像的“特殊氛围”,这就又要“紧扣”你的“主题”和“风格”了,

大多数情况下,静物摄影都把准确“还原”色彩(本色),并且“完全高清晰度”(指超大景深令被摄体全面清晰),作为“静物摄影”的基本标准,那就需要“大功率”,标准“色温”(大概K)的摄影光源了。

标准色温(大概K)的光源,能最大程度的还原被摄物体的真实色彩(本色),所以对色彩还原度要求较高的被摄物体来说,选择标准色温的灯具是显然的,必须的了。

毕特影像自用的不同色温的摄影灯具

至于“大功率”的问题,就有点复杂了,这不能也不应该简单的设定一个“标准”,那么何为“大功率”呢?我的实践经验是,这个“大功率”的确认,是建立在两个重要的“基数”之上的,

就是实现你所需要的那个“超大景深”所设定的光圈数值(f),获得正常曝光量的快门开启时间(s),这都需要依据现场被摄物的大小、形状及环境而定,当这(f/s)两个数值被确定后,在快门开启的“瞬间”给予它的那个“合适”的光照量,就是标准。

毕特影像自用的“仙娜”mmf6.8镜头

但一般来讲,实现“较大景深”的这个光照量,确实要“功力强大”才行,因为“超大景深”意味着你的光圈要收缩到很小才能实现,这样自然要加大光量才能完成因收缩光圈而造成的光量“缺失”以实现准确的“曝光”。

“大功率”这类灯具一般价钱昂贵,普通摄影者不一定自己“解囊”拥有,可以租用或者借用。

毕特影像原创《珠光宝气》“大功率”下“超大景深”摄影图例

假如你不具备“功力强大”(价格昂贵)的“大功率”灯具,实现“超大景深”还有“下策”,就是延长“曝光时间”或者“多次曝光”,来实现“超大景深”,总之达到“目的”就行。

但上述两个“技法”,都有“虚焦”的风险,哪怕极其轻微的震动,都有可能出现“重影”俗称“鬼影”,这两个办法都需要“超级稳定”作为前提条件,照相机需架设在坚固的三角架上才能进行这样的操作。

至于营造气氛的光源,相对简单一些,可以选用相应色温的灯具,有的甚至直接用“色片”就可以辅助完成,实现你想要的色调和“氛围”。

毕特影像原创《温馨小器》毕特影像原创《办公用品》

如上两幅图片,可谓“冷暖”分明,不同“色温”下的物品呈现截然不同的风格“氛围”,这就是摄影灯光(色温)对“静物摄影”产生“重大影响”的意义。

摄影灯具,分“瞬时光源”(闪光)和“连续光源”两种,传统的“静物摄影”多以“瞬时光源”(闪光)为主,它的特点是“瞬时”功率“超级”强大,但“布光”过程需“造型灯”作为辅助参考,多数造型灯与实际闪光效果的“光比”误差较大,从而造成“布光”效果的误判,这是“瞬时光源”“闪光”摄影的弊端。

伴随摄影“新光源”时代的来临,特别是俗称“冷光源”系列的摄影照明灯具的出现与普及,许多静物摄影师,开始采用“连续光”灯具拍摄,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布光的直观效果与终极成片效果高度一致,

极大的提高了布光的效率和“成片”的效果,并且以LED为代表的“冷光源”系列灯具,让摄影师彻底摆脱了昔日“恐怖”的“钨丝灯”下的“炙烤”。“连续光源”,可能是未来摄影用光的方向。

5、关于脚架,

笔者自用的脚架多以重型为主(双机位重型云台)

就像一个高大的建筑一样,没有稳固的基础,一切都是“徒劳”的,把它作为摄影(尤其是静物摄影)的比喻,再恰当不过了,当一切准备就绪,即将按下快门的瞬间,你要清醒的知道,此刻你的照相机必须是,稳稳“卡”在“坚如磐石”的三脚架上的,否则可能“前功尽弃”,

特别是连续光拍摄,为了加大“景深”,有时会将曝光时间延长,甚至到一秒左右,如此“缓慢”的速度,坚固稳重的三脚架更显“必要”。

如果是在影棚内拍摄,没有了转场“搬来搬去”的麻烦,我的经验是,“不选最好的只选最重的”,这不是玩笑话,实际我就是这样干的,

笔者自用的(竖立牌重型脚架)

实践证明一个稳固的三脚架是静物摄影非常重要的辅助器材,如果条件允许体力好还是选“重量级”的吧,好处是用了才知道。

静物摄影的后期制作

这个话题有多重要?还是打个比喻吧,俗称“三分画七分裱”,说的是绘画后的“装裱”和最终呈现的“价值”及效果的关系,就现代“数字摄影”来说,所谓前期拍摄与后期制作的作用与效果,虽然不敢说3/7开,但我认为5/5开的比例可能是有的,

Photoshop,简称(PS)是处理以像素所构成的数字图像的典型代表软件

许多人的摄影作品甚至可以说是“做”出来的,“高科技”时代背景下,摄影作品的后期制作,可谓“神奇、无限”,普通锐化、色相、饱和度等等调整,完全是“小菜一碟”,“先拍照后聚焦”那不就是“先斩后奏”吗?对了,这些极致的功能,真的令人不可思议。

Raw格式下“捕捉”的原始数据,后期可以重新“定制”你的拍摄数据(假如对你拍摄的照片不满意,可以在电脑里重新定义数据再拍一遍),直到满意为止,真是“惊呆了”!

总之,如果你是胶片时代走过来的摄影人,面对现代摄影强大的后期制作功能,你可能会感慨:“如今摄影的前期与后期,2/8开都有可能了,”我本人是摄影阵营的“保守派”,主张“拍功”,但也大声呼吁,千万别忽视了“后期”,否则你就“亏大了”。

Photoshop,简称(PS)是处理以像素所构成的数字图像的典型代表软件,作为现代摄影师,你必须“咬牙”、“死磕,”把它“攻克”下来,后期“制作”修图要靠自己实操才能更好的“实现”你的创作本意,切记,要自己来“实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后记:“静物摄影”是一个较强专业的摄影门类,但并不“高不可攀”,“专业、严谨”是一种精神,但不该“墨守成规”,

创意无限,拿起相机“无拘无束”的去“对话”身边的静物。或许,一片金黄的落叶,或一株饱经风霜的“残荷”,都能激发你无限的(创作)激情,

“静物摄影”能使人“沉着冷静”地,深刻体验“光影艺术”的无限魅力,学习掌握“这门”摄影技艺,将会对你其它摄影领域的拍摄创作,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时间和版面关系,本文只算对“静物摄影”的简述吧,后续将有关于“静物摄影”的详细分解、论述的“续篇”,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yingxingye.com/ggsy/364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