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札记 摄影教育,要传道更需解惑
摄影札记
分享成功的摄影经验和技法
心血来潮,决定周末办一期“古典人像”学习班,“一忽悠”,八个人的小班就这样成行了。(注:本文配图为上周末在河源杨家小院的徽派庄园里的一次经典人像教学过程中所拍)
讲起摄影教育总能勾起我对一些往事的遐想。
年离开教师职业,转向经商,原因是当时的教师社会地位太低。年回国后,受当时徐伟雄老师的邀请,加入了深圳高级技工学校设计系的团队,没想到时隔十年又步入了教育行业,而且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商业摄影”教育。
众所周知,文革后中国的摄影开始了一个新发展的时期,但与世界水平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尤其是摄影的教育。北京电影学院的图片专业,也就是造就了许多像张艺谋那样的优秀摄影师在内的摄影师摇篮,在国内可谓屈指可数,尽管这样,他们的培养对象也不是针对摄影教育的,摄影的师范类学校在中国当时是个空白。年华南师范大学说是要成立一个摄影专业,当时我以省劳动厅这方面的专家身份出席了听证会,一方面是了解中国在这方面的一些打算,另一方面是为劳动厅实施全省的摄影师职业资格认证做试题的审核。经过这次我发现,虽然说是师范类的摄影教育,但是在培养目标上可以说并不是很明确,之所以说不是很明确,就在于对摄影的师范这个目标不够明确,这是我们教育的通病,究竟学生出来后是朝哪个方向发展,适应于哪个职业岗位等都不是很明确。故造成课程的设置以及教育方法上存在着问题。比如,一个师范类的摄影教育首先应该学的是教学的方法论,如果出路是商业摄影教育,除了应该在教学方法和教育心理学上设置相应和摄影有关的课程以外,重点应该在商业摄影的流程上下功夫,可惜这两点我在此次会议上都没有看到。
摄影教育和其他的教育在教育的原则上基本没什么差异,但是摄影教育有其特殊性,因为摄影实际上不是一个单一的学科,摄影的掌握不但是技术的问题,同时又是靠着技术作为基础支撑着的。除开技术不讲,摄影同时还是人文文化和艺术的综合体,当然,摄影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学习者掌握某项摄影的方法,而不是会拍某张图片。近年来,随着图片文化的兴起,玩摄影的人愈来愈多,因为市场的缘故吧,培训摄影的人也就越来越多,毕竟有市场需求嘛。尤其是人像摄影,打开各地的摄影网站,你会发现“唯美人像”占有很大的份额,我不懂什么是唯美,但是看到的更多是画意人像的影子,而在这些画面里画的成分多于相的内容,理想化的作品成了一些不了解摄影的人眼中的蒙蔽物。
摄影本来也不复杂,就是一个影像复制保存的方法和技术而已,早期,人们对于这个技术的运用无非就是一个记录,直到高艺术和画意摄影的出现,人们开始试图将摄影变成是另一种艺术的表达形式,但是直到纪实摄影等门类出现后经过了近几十年努力才被认可。在数字摄影之前,人们更多地的是专注于技术的学习和提高,因为那时摄影人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实践,因此他们会花大量的时间去将基础打好。在数字摄影兴起之后,这类技术变得简单了,人们对于摄影的需求开始发生变化,变得更加的普遍和贪婪,因此,摄影的本源被忽略了,人们甚至大量的依赖于人工智能后期去完善拍摄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这样说,摄影在数字化以后,其实也标志着摄影行业的专业化和精细化的变化,表面上看来,由于器材的人工智能化提高,因此摄影变得如此的简单,但是由于摄影的画面传达开始更加精准化,因此人们在学习摄影时更多的是在研究画面语言,而在技术方面,似乎就成了一顿“快餐”。
摄影从专业的殿堂走到了群众艺术中,从期待的神秘变成如此的直白,不单止搅乱了这个世界,也搅乱了艺术和摄影的工业,但却催动了旅游业。那些高喊着推动群众摄影艺术的人应该知道,摄影及其教育不单止是一件传道的行动,同时也是一件需要解惑的事情,只有让“摄影群众”在掌握摄影技术的同时,也了解摄影的初衷以及各类摄影拍摄的流程和手法才能将摄影的“道”守住。
年8月23日写于深圳
*内容原创,如需转载请私信。
大卫摄影俱乐部是深圳市经典大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高端摄影交流平台,俱乐部奉行“平等、快乐、和谐”的宗旨,平等交流,坚持摄影,快乐生活;崇尚“自然、和谐、真诚、友爱”的人文精神,利用摄影的载体,通过有组织的会员之间各种形式的交流,形成会员相互之间的密切联系,在摄影活动和交流中结交朋友,找到快乐!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白癜风哪治得好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