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摄影先锋论坛nbsp之

蝴蝶效应摄影先锋论坛nbsp之

ButterflyEffect

唐浩武摄影家

生于年,现为无锡市摄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同时也是一位摄影师、独立策展人,他专注于当代摄影的创作和研究。

时长42:24

主持人:

各位蝴蝶论坛的朋友周三晚上好,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是唐浩武。从年开始,唐老师在国内外多次举办影展。今天,非常感谢唐老师能够做客论坛跟我们分享他的摄影作品

唐浩武:

各位蝴蝶效应的朋友们晚上好。我是唐浩武,来自江苏无锡,我也是蝴蝶效应的忠实听众。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这里也有很多我的老朋友,感谢刘铮老师的邀请和蝴蝶效应团队的劳动。今天晚上,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摄影经历和一些摄影心得。我的普通话不是很好,请大家见谅。我祖籍是湖北武汉,生长在无锡,职业是公务员。目前,在无锡市委机关任职,大家觉得这个公务员身份和摄影师的身份有点扯,但目前来看,这两种方式在我身上算是得到了苟安吧,尽管有些无奈。我不是学艺术或摄影的科班出身,所以,至今也是一个以业余身份参与到摄影中来的摄影师或策展人。我觉得这个业余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起码不受功利的影响。

我最早接触摄影是在年左右,那会儿还在上初中。当时觉得摄影是公家的事情,对拿照相机的人特别崇拜。但有一天晚上,我邻居家一个比我大的孩子关着门窗在干些什么,不让我进门,我就非常好奇。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在冲印照片,这也激发了我学习摄影最初的好奇心。当然,他们那时候学摄影和我们现在学摄影也差不多,一个是玩,一个也是为了泡姑娘。因为当时的业余文化活动实在是少,当然我比较小,就跟着他们玩吧。后来呢,我又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摄影兴趣小组,学了一点点基础。另外,走上摄影这条路也有家庭的因素。因为我父亲小时候在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上的学,上这个学校的原因是这个学校是我们唐家祖辈们创办的,这就是湖北美院的前身。当时我爷爷的两个兄弟,一个是校长,一个是留法的教授。所以,有这种因素,父母对我学习摄影这件事还是比较支持的。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是夏天,老母亲为了让我在冲胶卷时给水浴降温,帮我去打井水……当时学习摄影还是一个高大上的事。不像现在,随便买个相机就学摄影,在20世纪80年代,相机还是一个非常贵的奢侈品。直到年左右,我买的第一个相机是那种红梅牌的折叠相机,大概不到30块钱。真正开始系统地学摄影是在年,我被任命到机关的一个刊物做编辑,然后也算是体制为我创造了一个学摄影的条件,我才真正走上了学摄影的道路。

在这之前,我有一段时间沉浸在文学创作之中。80年代中后期,那时环境非常宽松,文艺气氛非常浓厚。我的文学创作方向主要是诗歌和散文,作品还在一些专业的刊物上发表,当地的一个刊物也为我开办了一个诗歌的专栏。还有一件事情,是我在80年代投稿的一首诗歌,是口语诗,直到90年代末,这首诗才在当地的专业文学杂志上发表。据说是换了一任编辑才把我那首诗歌重新找出来发表的。这说明当时我的想法还是比较超前的。当然,这些诗歌写作的经历也给我的摄影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摄影在摄影之外”这句话我是深有同感。在90年代,我摄影的创作方向还是沙龙摄影,因为当时全国大都是这种的认知,把沙龙摄影作为艺术来看待。在当地也几乎没有人能说出摄影的其他样子。国外的摄影资讯非常少,因为没有网络。但后来,我觉得这种摄影特别没劲,和诗歌比起来这种摄影还是太浅显、幼稚。在年前后,我就开始上网,也算是国内最早一批上互联网进行交流的摄友。当时,我主要是在四通利方摄影论坛上玩,这个四通利方就是新浪的前身。从网络上,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在年,我又到上海去参加了上海摄影函授学院的学习。当时,林路老师是我们的任课老师。他讲了许多当代摄影的作品,我也受益良多。后来,我就慢慢转向了纪实摄影的创作,当然我的创作在当地也是不被认可的。有朋友在背后说我拍的是一堆垃圾。

下面,我就介绍了一下我创作的一些作品。第一组是叫《弄堂碎影》,拍摄于年到年。

在这一段时间,我主要是在学习纪实摄影,更多的是在摸索,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是用了20mm的定焦来拍摄这些作品,周末基本就是在无锡的弄堂之间穿行。我记得自己拍摄这些作品的时候,还是有一个很明确的想法,就是参考了一句话吧,卡帕说的“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所以,当时我用了20毫米定焦靠近拍,也算是一种探索。

这张小孩洗澡的照片,当时也改变了我后来摄影的命运吧。年,我把这张照片发到当时的“泡网:江湖一色”摄影论坛上,被鲍昆老师发现,他主动找到我,要了我的照片,给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使用。我同时也发给他几组我拍的其他作品。他对这些作品还是比较欣赏的。后来,他也帮我做了多次展览,成为我摄影道路上的贵人。当然,这是后话。后来,这张作品又被中国人本纪实摄影大展入选,这次入选也给我很大的激励。因为当时这种作品在当地是没有发表的余地的,当然,也不能得奖。

在这个系列里,我觉得江南的弄堂是江南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这个文化的载体。这些年拆迁得很厉害,被拆了很多。由此,原来这个弄堂的生活方式,人与人相处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曾经,我有一个在新加坡的朋友回来,他在新加坡工作了10年,出了无锡火车站就迷路了,这个家乡完全变了,他的故乡已经没有了,所以我觉得我们建设高楼大厦的时候,也像用刀子割裂了我们的过去和传统,这是十分遗憾的。现在看来,这些弄堂的照片还是非常温暖的。我觉得这个社会的发展也需要保护我们传统的文化和传统的生活方式,特别是人与人相处的这种方式。

第二组作品是在年到年,约10年的时间里拍的《农民工》系列。这个《农民工》系列作品,做了大大小小20来个展览,在北京、巴黎、巴塞罗那、新加坡,等等,都做了展览。其中,年参加了栗宪庭先生主持的宋庄美术馆的开幕展,当时是老栗和鲍昆策展的,王福春老师和我们在一起做展览,场面相当热烈。老栗是以重回现实主义的想法来策划的那个展览。标题也叫《现实主义的记忆》,我的许多作品放得很大,有两张被放大到8米,还有三张被放大到3米,受到了大家的肯定。后来,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的总编王刚也主动找到我,给我出版了《纸上记录片系列――农民工》的摄影书。

为什么大家会这么重视这个系列呢?我想:一是当时蝴蝶效应摄影先锋论坛nbsp之

ButterflyEffect

马良艺术家

年生于上海,12岁起进入上海华山美术学校初中部学习专业美术,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设计专业,接受专业美术教育11年。

主持人:

朋友们好,今天是蝴蝶论坛从3月份以来到现在的第一百期节目。谢谢一百位与我们交流的艺术工作者们,同时也要谢谢大家持续的







































北京白癜风怎么治
北京白癜风怎么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fzhangxuan.com/yfsy/197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