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摄影理念与技能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www.zherpaint.com/m/

谋定而后动——调查目的地

调查目的地永远比大多数摄影师想地更为重要,如果想获得更多的拍摄机会,拍摄出更好的照片,到任何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旅行摄影,都要在出发前尽可能多做些调查工作。

研究的重点是,当时当地的天气情况、周围是否还有值得拍摄的景点、最佳拍摄时间是早上还是傍晚,还要研究拍摄的方式是徒步还是车行,这决定了摄影师所携带的器材的重量,还可以在网上寻找其他摄影师拍摄的同类照片,以了解当地的地标和特色景点,这些会使你对拍摄点在摄影角度方面有进一步地了解。

到达拍摄地点后,应该在阳光强烈时出去寻找合适的拍摄点,稍晚或是第二天的凌晨再去拍摄。进入拍摄场地,也不要马上在三脚架上固定相机,这样做会限制摄影师移动到更远的地方或改变拍摄的高度。可以利用前期的调查资料,对拍摄点进行一番小的探险,例如不要走在大道上,四周溜达一下,看看是否还有更有吸引力的前景、陪体、线条等构图元素。

何处无芳草——不要让目光只停留在远方

许多摄影师认为只有跋山涉水才可以找到好的景致,实际上这正应了网上流行的那句俗话“从自己活腻了的地方,到别人活腻了的地方”,好的景致不一定全在远方,自己的家附近也可以拍摄出不好的东西,不要对这样地方由于太过熟悉而一晃而过。

实际上,这样的方由于熟悉,反而是摄影师最容易把握的地方,在合适的角度、特别的光线下,完全可以拍摄到不错的照片。

不妨将注意力集中在细节上,如停车场的周边、楼下的公园,稍远一点的田间地头,这些地方也有四季走过的痕迹,也有不同的变化。

只要善干观察把握细节,留意身边熟悉的小景,把对生活的激情寄情于微妙的平凡环境之中,就会发现乌云、闪电、雨水、枯枝、落叶、雪花、冰凌都能构成生动有趣而又耐人寻味的影像画面,因此在雨后、在雪后、在雾中、在电闪雷鸣的夜晚,都有可能创新拍摄出富有新意的作品。

从一而终——拍摄一个有时间跨度的专题

在人文摄影的领域中,焦波以20年的时间长度拍摄了《俺爹俺娘》这样一个专题,给摄影界带来了很大震动,并开阔了摄影师对于专题摄影的想像空间。

实际上在风光摄影的领域中,也可以用一年为周期针对同一个拍摄对象,以不同的拍摄方式,拍摄一个专题,拍摄时可以试用不同的镜头、摄影技巧和拍摄角度,在不同的光线条件、季节和天气状况下拍摄,以便与其他拍摄同一对象的照片相异。

这样的拍摄对象,大到可以是一个城市、一个农场,小到可以是一条河流、一颗树。到年末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完全由于个人创作的专集问世,不仅记录了自己的摄影历程,也记录了时间的变迁。

机不可失——认识黄金拍摄时间的重要性

风光摄影最好的光照时间就是黎明和黄昏。日出之后、日落之前的太阳光给照片加了一层暖色、低反差的光线。柔和的光线对拍摄那些细节丰富的风光场景很有益处,使画面产生宁静安逸的气氛,此外低角度的太阳光产生了柔和的投影,能显示大地的形状和纹理。

由于这段拍摄时间很短暂,因此拍摄的原则是“先拍到,再拍好”,应该尽量多拍,拍摄时也要花太多时间去查看拍摄出来的照片曝光是否恰当,这样工作可以留在漂亮的光线完全消失后做。如果对于曝光参数,没有太多把握,应该将照片存储格式设置为RAW,同时使用包围曝光进行拍摄。

而最佳的方法莫过于对拍摄进行详细的规则,事先应该到达拍摄地点,研究好光线角度,最好同时能够确定构图方案。

塑造画面的比例感

用透视塑造真实的风光场景

如果拍摄的场景有明显的透视效果,则这样的画面容易使人产生真实的三维空间感觉,这正是风光作品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因此,要保证自己拍摄的风光场景看上去更真实,更有立体感,应该通过构图、光线,使画面有强烈的透视效果。

要使画面有透视感觉,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在构图时确保画面内某一个元素的大小,从最前端的位置到地平线逐渐缩小即可,通常桥梁、人行道的划线、成排的林木都可以形成这种透视效果。如果拍摄时使用广角镜头,则可以帮助摄影师强调透视效果,因为靠近镜头的景物会由于广角镜头的夸张效果,显得比实际上要大一些。

此外,光线也会影响画面的透视效果,在阴天没有阴影的情况下,如果拍摄的画面中没有透视物体或线条辅助,则拍摄出来的风光照片看上去是二维的,显得十分扁扁平平。

而当太阳在相对低的位置时,斜向照射的光线,就会使拍摄场景中的物体产生很长的影子,不仅使被拍摄场景表现明暗的明暗层次感,还会由于影子所具的空间透明效果,使画面有明显的透视景深效果。

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眼睛

虽然,有俗话说“眼见为实”,在摄影师看来即不尽如此,由于人眼在看事物时,受到潜意识的作用,因此许多景物在人眼看起来是这样,拍摄出来可能就是另一种景像,相机中的白平衡功能是最典型地佐证。

另外,使用不同的镜头拍摄时,也存在这种情况。例如,使用用长焦镜头拍摄风景,可以实现压缩前后景别、扩大画面的效果,但人眼却很难观察、预视到长焦镜头拍摄出的效果,因此最好将长焦镜头安装到相机上,通过取景器来确认是否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效果。

出“奇”制胜——寻找不一样的美丽风景

许多摄影师在欣赏优秀作品时,都有拍摄的冲动,可真正到了拍摄目的地后,拍出来的作品往往会发现与他人的作品重复,因此如何面对相同的风景,拍出有不一样感觉的作品,就需要摄影师出“奇”制胜—从普通的风景中寻找到不一样的风光。

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即使拍摄同样的风景,如果使用不同的焦距、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景别,得到的画面都截然不同。因此,在拍摄时,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角度、焦距与景别进行拍摄。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对被拍摄的风景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能够以新的构思、与众不同的角度进行创作。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赋予作品意境

许多有造诣的风光摄影家,往往喜爱阅读唐宋诗词,因为其中的许多佳句充满着诗情画意,有的诗甚至每一句都描绘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画面,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鸣翠柳,这样的诗句无疑有情、有景,是典型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正如王维所说,山水画和诗中意境可以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因此,阅读这些诗句有助于丰富自己的艺术想象,提高艺术鉴赏,犹如为自己的创作想像增添了翅膀,从而使自己的风光作品表达出一种深邃的意境,这正应该成为每一位风光摄影师所追求的境界。

所以,风光摄影爱好者平时还应多读、多看这些优秀的国画、古诗,使其自身的修养得到提高,使自己的作品有景、有情、有意。

掌握正确测光技巧

正确的测光方法是保证获得准确曝光数值的必备条件,一个优秀的风光摄影师必须明白,在那种光照的条件下应该使用那一种测光模式,因此了解各类相机提供的若干种测光模式之间的异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一个比较保险的方法是,使用点测光模式直接测量场景中最重要的色调,通常情况下,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曝光数值。

这么操作的前提条件是,当前拍摄的场景中亮调与暗调之间的反差不太大,除非是为了拍摄剪影的效果,如果反差较大,就需要使用中灰渐变滤光镜来降低反差,再进行拍摄。

掌握正确曝光技巧

正确地而不是准确地曝光是获得成功风光摄影作品的先决条件,这么说的原因在于,有时准确地对场景进行了曝光,拍摄出来的场景有可能发灰,而无法正确表现要拍摄的风光,这一点在拍摄白雪或大面积的云雾时表现最为明显。因此如果按相机的测光功能准确设置曝光数据,很有可能不会得到令人满意的作品。

正确的曝光技巧是在拍摄之前必须搞明白,在相机测光的基础上,是否需要进行曝光补偿,如果需要的话,要进行多少曝光补偿才可以使白色的被拍摄对象,在画面中表现为白色、黑色的表现为黑色。

通常情况下,要拍摄白色或亮调的被拍摄对象,应该在测光表建议的数据基础上增加2挡左右的曝光来拍摄,同理,如果拍摄的是黑色或暗调的被拍摄对象,需要比测光表建议的数据减少2挡左右曝光来拍摄。

使用景深预测按钮控制景深

在拍摄风光类作品时,景深是否合适是判读一张风光照片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由于拍摄时往往需要设置一个较小的景深数值例如f16,但实际上绝大多摄影师并不清楚,这样一个光圈数值,会导致拍摄出来的照片有怎样的景深,因此需要通过使用景深预测按钮来实际观察实际景深效果。

使用预测景深注意:如果使用该光圈无法能够达到目标成像所需要的景深效果,就应该继续调整光圈数值,直至得到我们需要的景深效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yingxingye.com/xzzsy/364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