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仍在市老年大学任教十余年,这三位老

文/图半岛记者王丽平

9月10日,青岛市老年大学隆重举行庆祝第35个教师节大会。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市老年大学校长王青海,市政府原副秘书长、青岛市老年大学书画院院长姜岱积,市文联原党组书记牛鲁平,市老年大学老校长们,市委老干部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等有关部门领导,市老年大学在校教师、退休教师代表和学员代表共计余人参加庆祝大会。

在全体人员起立齐唱国歌之后,大会对翁颖伦等市老年大学80名教师进行了表彰,向59名长期坚守教学岗位、无私奉献、任教十年以上的教师颁发了“老年教育贡献奖”,对21名在年度重点工作和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进行了通报表彰。大会还为王立珠、赫宝生、郑俊坤三位在市老年大学从教几十年,如今光荣离开市老年大学教学岗位的老教师颁发了“老年教育特殊贡献奖”。

如何把这些优秀教师的精神作风传承发扬?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市老年大学校长王青海说:“见贤思齐,希望市老年大学的教师们加强师德修养,做行为示范的‘良师’,致力教学科研,做学识渊博的‘名师’,潜心立德树人,做学员爱戴的‘恩师’。把对老年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融入到立德树人的具体实践中。”

王立珠

耕耘13年

从部队、学生到老师完美转型

王立珠今年77岁,在老年大学任教已经13年,殊不知,13年前,王立珠还是市老年大学摄影班的一名学生。

年王立珠从部队退休,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青岛市老年大学摄影班,从一张白纸开始学起。当时王立珠买了第一部价格不菲的单反相机,专业书籍买了好几套,他决心苦练摄影。在和同学们融洽的学习气氛和激烈的摄影作品切磋中,王立珠逐渐找到了自信和成就感,每周一次的摄影课成了王立珠最期待的事,作为班长他经常组织全班30位同学户外采风,“班长其实是第二个老师,我对同学们的感情也像亲人一样。”

年,老年大学的摄影老师因故不能继续授课,众望所归,王立珠被举荐为老师。身份的转变,让王立珠更有责任心,“我的学员大都是机关干部、老师,他们对知识的要求都很高,对我也是挑战。”王立珠说每次备课他都要花费一周时间、准备十几页纸,最终可能只能用到其中的几句话。部队中塑造的严谨作风被王立珠应用到授课中,一个知识点可能要从好几本书中得到求证,不弄明白誓不罢休,现在王立珠家里有两三百本摄影专业书籍。

其实,在退休钱,王立珠同从军38载,有赫赫战功、受到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的光荣历史,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以退休“首长”为满足,是青岛市老年大学优秀学员成为模范教师的代表。据市老年大学校领导介绍,王立珠和他的学员作品多次在省、市摄影参展中获奖,他用真情和行动诠释了青岛市老年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的美誉,为青岛市老年大学的发展付出了努力,增添了光彩。

郝宝生

耕耘16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我从年就进入教育单位,56年来一直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经历了这个过程,我有很深的体会,在教育战线上,一定要做良师、恩师、名师,这也要求老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个人修养和文化素质的提高。”赫宝生说,对她来说,退休前,她兢兢业业工作了31年,60岁时,得到老年大学的领导信任和器重,就聘他老年大学的声乐老师,这一干就是16年。

上世纪60年代,赫宝生曾带领学生参加过青岛市迎接外国使团的文艺汇演。赫宝生的父亲赫保真精通绘画和音乐,受父亲影响,赫宝生从小对音乐就有着强烈的爱好。从小学老师退休后,赫宝生本打算在老年大学进修下自己的音乐,交些乐友,“没想到这一进修成了老年大学教授。”赫宝生说道,。

赫宝生的声乐班可以说是老年大学的明星班了,编制本为60名学员的班级,听课人数最高可达人。她的学生张淑芳回忆,当时还在老楼,教室比较小,赫老师的每节课教室里都坐满了人,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过道里坐不下的,有人在教室外抻着脖子、竖着耳朵听。正常班级一个班60人,赫老师的声乐班最多听课人数能达人。经不住学员的热情,第二年学校果断为赫宝生扩班,就这样,从一个班扩到两个班,最多时赫老师在两个市级老年大学教8个班。

市老年大学的领导介绍,郝宝生在来到青岛市老年大学从事声乐教学的十六年间,凭着对声乐艺术的不懈追求和老年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教学中尽职尽责、不怕困难,针对老年学员特点,因人施教、循循善诱,力求把深奥的声乐知识和歌唱技法变为容易理解的幽默语言向学员传授,收到了“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十六年来,她一直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带领学员认真努力地完成了学校历年教学成果汇报演出,展示声乐学员风采,深受广大学员的爱戴与称赞。nbsp;

“在老年大学里,来自各个战线、不同岗位、不同年龄的人,走到一起,组成一个快乐的大家庭,他们老年了,很想圆自己一生的梦,我结合他们的特点,尽职尽责为他们的发展做出努力,做这个过程中,我也得到了他们的尊重和信任,这也增强了我的信心,提升了我人生的价值,同时也为社会老年事业贡献,我感到很欣慰,我能看到老年大学的学院们不断进步,我感到非常骄傲。”对于此次退休,很宝生很不舍,最后,她感慨地说,“再见了我的学校,再见了我亲爱的学员们。”

郑俊坤

耕耘17年

热爱文学,自强成才

郑俊坤,是中华诗词学会创始会员,他热爱文学,自强成才,多年任《琴岛诗刊》编委,对古典文学造诣颇深。在青岛市老年大学的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长达十七年,先后讲授“格律诗词”、“古典文学”、“旅游文化”、“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史”等课程。

市老年大学的校领导介绍,郑俊坤教学期间兢兢业业、为人师表,一丝不苟、诲人不倦,严格执行学校规定,认真点评批改作业。参与组织学员作品交流16期、编印学员作品集6册,充分体现了“老有所学,如饮智泉”的教学成果,受到广大学员和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yingxingye.com/syys/352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