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锋职业摄影逗笑师丁立峰一年逗笑10

摄影逗笑师丁立峰

一年逗笑10万多次

文/本报记者王景菊

他们是一群随着儿童摄影的兴起而逐渐形成的群体。

他们手中有吸引孩子目光的各种东西;他们的脸上有能让孩子感兴趣的各种表情;他们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让摄影师抓住孩子最美的瞬间,他们就是“摄影引导师”,俗称为摄影“逗笑师”。

他们的工作难道就只是陪孩子玩?就只是卖萌逗孩子笑?你对他们的具体工作是不是也很好奇?那就让我们走近她们,看看他们的具体工作吧!

“逗笑师”从无到有

年出生的丁立峰,在儿童摄影引导师的岗位上已经干了14年。

年,丁立峰是儿童摄影的一位摄影师,当时还没有“儿童引导师”的称呼,当时给孩子拍照都是摄影师自己逗孩子。随着儿童摄影行业的发展,“儿童引导师”渐渐分离出来,形成了一个单独的称谓。

丁立峰刚开始做引导师时,顾客们开始是不信任的,因为一名男引导师总会让人觉得不如女引导师细心,但是丁立峰的引导过程让前来给孩子拍照的家长眼前一亮,他总能让孩子哈哈大笑。慢慢地,丁立峰的引导工作得到顾客的一致认可。

当时有个孩子其他的引导师怎么逗他都逗不笑,拍摄工作一直不能正常进行,丁立峰就去引导试试,没想到孩子被丁立峰逗得哈哈大笑,就连孩子家长都觉得诧异,说孩子从没这么大笑过,当时陪同的孩子小姨又定下来让丁立峰引导自己的孩子拍照。

随着儿童摄影的兴起,逗笑师开始成为儿童摄影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丁立峰也开始有意识地开始培训摄影引导师,如今,丁立峰已经培养了20多个优秀的引导师。

“引导孩子”不同于“哄孩子玩”

有的人会说摄影引导师不就是带孩子玩嘛,其实这是不对的。

在摄影过程中,引导孩子配合摄影师完成拍摄任务跟陪孩子玩是完全不一样的。

丁立峰说,在引导孩子拍照的过程中,引导师与摄影师之间是必须相互合作的,引导师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不能影响到摄影师拍摄,这就需要引导师时刻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一旦发现孩子要笑,就必须马上往后撤,给摄影师留下拍照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算一次成功的引导。

“陪孩子玩,你可以根据孩子的意愿,去他想去的地方,玩想玩的,但是引导孩子拍照却不是这样的。引导师必须让孩子在一个小区域里展现多方面,时刻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不能让孩子太兴奋,也不能让孩子太安静,这样才能完成拍摄工作。”丁立峰说。

一天逗70多个孩子,笑到脸僵

做引导师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引导师要时刻保持饱满的情绪,所以必须时刻保持笑脸。

年的某天,从早上7点20分到晚上8点,丁立峰和其他4名摄影师一天就逗了70多个孩子。一天下来,丁立峰的脸都笑僵了,觉得脸都是麻的,工作结束后,大家都坐在椅子上不想动,仿佛力气都已经被抽走,但是第二天还是要照常工作。

现在,丁立峰一天平均引导10个左右的孩子,一年下来要逗笑10万次左右。

丁立峰在空闲时间会接触孩子喜欢的东西,动画片、游戏等,他说这样可以让引导师和孩子更亲近,孩子一旦跟你有交流沟通,引导起来就会相对容易很多。采访当天丁立峰就在逗一个周岁孩子,丁立峰用手中的玩具、糖果和自己的表情让这个孩子露出笑脸。

“逗笑师”行业需规范化

一张照片,你看的时候会看到情感,这就是好的照片,好的照片的完成不仅仅是摄影师的功劳,在背后的引导师也尤为重要。但是“逗笑师”也不是人人都能当的,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逗笑师”,也是有诸多要求的。

“一般需要性格开朗的,最好是懂得一些儿童心理学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人相对来说比较适合,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有耐心、爱心和责任心。另外,好的引导师必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够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来分析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丁立峰说。

丁立峰在儿童引导师这个行业中干了14年,在这14年里,他不断积累经验,把自己的引导经验交给新的引导师,现在他希望能够有专门的培训,让引导师行业更加规范化。

照片是一个阶段的情感体现,要是想拍出更好的儿童照,引导师就显得更加重要,“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引导,让孩子留下最精彩的瞬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要让家长和孩子留下遗憾。”丁立峰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yingxingye.com/syys/327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