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踪老先生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章咪佳

何廷颙(yóng)记得他3、4岁的时候,暑假里跟着妈妈从嘉兴老家到杭州来看爸爸。

年代末,廷颙的父亲何鸣岐,早年在之江大学学习,当时是建筑工程系的助教。

何家有五个兄弟姊妹,当时廷颙上头有两个已经上学了的姐姐佩韵和佩雯,后头两个妹妹还没有出生。父亲常常和一位陈伯伯一起,带着廷颙到钱塘江去游泳,他太小,只趴在爸爸背上跟着游水;还有的时候他们一家三口去之江大学旁边的山上采毛栗子,父亲喜欢摄影,给他和母亲照了许多照片。

中午饭就在之江大学父亲的宿舍里头吃,廷颙午后要睡一觉。等他醒来,糖腌蕃茄已经等着他:皮都剥掉了,瓤也去掉的,上头撒了一把糖。“那是我人生最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后来,他就很少能感到这样的幸福了,他们兄弟姐妹常常只能看到父亲弓着背脊在画图的背影。“爸爸很忙很忙,不要说陪我玩了,话也很少跟我们讲。”

孩子都记得,父亲的书桌上,绘图的工具总是整整齐齐地摆在在相应的位置,桌边常有一杯浓茶。

何廷颙和父亲母亲在之江大学的合影 图片由何鸣岐先生家人提供

1.

年底,也是一个下雪天,何家姆妈带着子女从嘉兴搬来杭州外西湖16号罗苑。从城站坐上三轮车,过断桥时路不好走,何家姆妈跳下三轮车,帮忙推车。

新家在平湖秋月旁的罗苑,旧时是一处英籍犹太商人的私家别墅,俗称“哈同花园”。抗战胜利后,浙江大学从贵州回迁杭州,罗苑成为浙大教师宿舍。

何家当时住在现在平湖秋月景区最西面平台这个位置。家里的房间朝南面临西湖,推开一扇扇高大的百叶窗,湖光山色一览无余。到了春天的夜里,一轮明月悬挂在静谧的天空中,在微风吹拂之下,湖面上泛起一片金灿灿的小浪花。

2.

可是父亲何鸣岐却无暇享受罗苑的美丽与惬意。

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之江大学撤销,何鸣岐先生所在的建筑工程系并入上海同济大学。大部分之江的教师划归同济,何先生与小部分教师,调到浙江大学土木系工作(建筑系年成立,之前是土木系建筑学专业)。

浙江大学为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需要选择新校区。何鸣岐先生作为浙江大学基建委员之一,土木系建筑设计学负责人,身负重任。何家搬进罗苑后,父亲何鸣歧就开始没日没夜地投入到基建工作中去。

首先是参与选校址。

从年成立的求是书院起,老校址在杭州市城东的蒲场巷,到年建立国立浙江大学,蒲场巷变成了大学路,除了华家址的农学院,老校园东以城墙、护城河,西以大学路,北以庆春街,南以大河下巷为边界。这个校址除了南面毗邻民宅尚存在动迁空间,其余三面都是道路或者城河,校园建设难以扩展。

年抗日战争胜利复原回杭之初,学校就曾设想在万松岭上南宋故宫遗址附近另建新校舍,但是由于当时的时局,无法实现。

解放后不久,浙江省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在杭州城市的西部偏北地区,划出了一大片土地作为规划中的文教区。

年11月,省、市人民政府首先考虑在文教区南端,当时的铁佛寺附近、黄龙洞之北,以跑马场为主地区划为浙大新校址。

当时浙大副校长刘丹带队前去查看,见到这一带都是水田,可能不宜基建;于是派土木系组织人力进行勘测、钻探,还试打了几个桩子,发现该处土地松软,不宜建造高层房屋。

倘若加固地基,工程费用约需要万元。当时国家财力还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困难很大。

刘丹再次带领一些教师、工作人员,邀请同济大学专家到文教区里寻找合适的地方。他们发现黄龙洞以西到老和山下,有一片土地的地质状况比较好,民房、农作物比较少,多半是坟地,基建投资较省,周围也还有发展余地。

年开始,何先生为新校址的选择到处奔波,在杭州市效区、老和山上到处都留下他的脚印。

经过省、市人民政府同意,确定将浙江大学新校址,定于玉泉寺北的老和山麓。

刘丹先生将校园总体规划设计的任务,委托给了土木系的一位建筑学人才何鸣岐。

3.

年7月,新校区建设破土动工。从设计到施工建造,时间紧迫,父亲全身心投入工作。何家孩子们常在罗苑见到刘丹校长,他来和父亲一起商讨设计方案。

起初家里只有一间房,因为何先生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加班工作。学校考虑到先生需要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在隔壁住家童竞昱先生家搬走后,又分配给何家一间房。

这正是何先生那段“极其拼命”的岁月。

年正式开始做浙江大学规划设计时,何先生已经50岁。那时候每天早晨起来,小孩子们走进父亲工作的那个房间里,总闻到一股很大的烟味。

何鸣岐先生在画图。何家孩子们记得,父亲的书桌上,绘图的工具总是整整齐齐地摆在在相应的位置,桌边常有一杯浓茶。图片由何先生家人提供

从现在收集的图纸看,当年为了加快校园建设进度,何先生对教二、教四的设计图,应该是直接以教一、三作镜像对称,再根据实际需求做局部修改。

即便是这样,设计时间仍然非常紧迫。建筑专业有一种“快题”训练——几个小时、一个星期做一个虚拟设计方案。而真正做好一个建筑设计方案,一般需要两、三个月甚至数年的周期。更有甚者像西班牙建筑大师高迪先生,十几年搞一个设计也不鲜见。

但是按照史料记载的时间推算,年代,浙江大学校园的规划设计师何鸣岐先生,几乎是几个月就出一整套全新的设计施工图。

4.

陈帆说“一切都早在先生的脑子里。”

何先生功力深厚。他在嘉兴时,曾与人合开过木材行,打过大样,做过放样。后来我们又听何廷颙说,他父亲也会木匠活,“大妹妹的高脚婴儿座椅就是爸爸做的。”

有工匠经验,何先生就会非常了解建构,明白房子是如何搭起来的,各种构建是如何交接的。

何先生在做木工 图片由何先生家人提供

何先生还有许许多多丰富的人生体验:

何家第四个小孩“西泠”的名字,就和何先生的兴趣爱好有关,最小的女儿何南屏记得“父亲对罗苑家附近的西泠印社很是敬仰,他只要有时间,就会去西泠印社走一走,看一看。”

何廷颙印象中,父亲还十分痴迷敦煌,做过许多研究。他小的时候,曾在父亲的指导下,画过飞天。

何鸣岐先生编绘的《中国建筑草图》中的一页。图片由何先生家人提供

“爸爸对书法、篆刻、绘画,对京剧、文学、摄影、邮票都非常喜欢。”何南屏说,年,何先生在之江大学任教时,曾设计“航空救国”邮票四枚,未发行。

“年上海拍卖行有限公司把父亲的设计样票四枚标注“罕珍”予以拍卖,参考价元。我们事后看到相关报道才知道,对未能参加竞拍感到十分遗憾。”

何先生是一位懂施工的设计师,手头功夫极好,又有非常高的艺术修养,这些功底帮助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能落地的方案,兼具建筑所要求的“坚固、实用、美观”。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第一教学楼的山花墙 摄影卢绍庆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第一教学楼的雀替 摄影卢绍庆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第四教学楼的望柱 摄影卢绍庆

5.

在同一个时期,国内有许多大学校园的建筑物,由中国第一代建筑师设计。这是一批如雷贯耳的名字: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童寯等等。

浙江大学之所以没有聘请当时有名望的设计师来做校园设计,可能是因为时间太过紧张,也有可能,是刘丹校长当时非常赏识何鸣歧先生的才华,委以重任。

到浙江大学工作时,何鸣歧先生的职称是讲师。

何先生在之江大学学习时并不是科班出身。年,他在嘉兴上的商学校,后来到上海当职员期间,认识了当时在上海联合办学的之江大学教员。何先生开始在之江大学上海校址一边工作一边旁听,后来一路回到杭州校址继续学习。

何先生自己在履历里,之江大学的求学经历,他老老实实地写着“工读”。毕业生名单里有“何鸣歧”的名字,但是他不是学校的本科生。何先生当时在学校里做教辅工作,后来在学校建筑部做监工、协助建造,学校自助部因此提供可以免费学习的资格。在之江大学年材料里看到,何先生那时已是之江大学专任助教,给学生上三门课程。

“但是何先生人肯定极其聪明。所以他能够留校成为助教,能给学生讲课。”根据许多许多相关人士回忆以及从时空交集方面推断,何先生可能在工读期间师从过陈植先生,他和何先生亦师亦友。

陈植,就是儿子廷颙在钱塘江里游泳时,喊的那位“陈伯伯”。陈植先生是中国第一代建筑设计师,他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留学时,与梁思成,林徽因是同学。

年代初,陈植先生与赵深、童寯先生合开华盖建筑师事务所,该事务所在沪、宁两地完成了大量的设计任务。但是何鸣歧先生是否有在华盖的工作经历,尚且没有查实。

仍然还有许多关于何先生的线索头,没有联系上。

何先生正在指导学生画图。建筑师画图,一般会用好几支粗细和硬度不同的铅笔画设计图稿,以表示不同的空间距离层次和主次关系。从留存下来的设计图纸以及当年的同事和学生的回忆来看,何先生当年“独步天下”的绝技,就是只用一支2B铅笔画图,就能表现出应有各种需要的图面效果。 图片由何先生家人提供

年代开始,何先生的医院度过的,他没有机会再到浙江大学逛校园。

年何鸣歧先生去世,那天廷颙抱着父亲的遗像,当时灵车特别去浙江大学绕了学校一周,再沿着护校河离开学校。这条河,也是当年在父亲的规划下,人工开挖而成的。

何廷颙上小学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到罗苑家里,最喜欢打开窗子放下自制的钓饵,“我钓虾顶厉害,‘嚓’一下‘嚓’一下,小虾儿就上来了。”妈妈常常会将儿子的成果,烹制成一道美味,给晚饭加一道小菜。

最小的女儿何南屏对小鱼小虾也非常有印象,年代,他们家已经住在浙江大学校园对面的求是村,“那时候清晨,常有附近的村民在这一带摆摊,拿个脸盆卖一些鱼虾。”

父亲会关照母亲,去买一点鱼虾。在那个人时常要挨饿的年代,父亲会把这些本可以作为食材的河鲜,投入到人工挖建的护校河中,以便净化和保持水质。

孩子们对父亲的工作,甚至生活中的印象,仍然是比较模糊的,但是很清晰地记住了父亲的一句话: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

特别致谢:

浙江大学建筑与工程学院吴婧一同学

以及浙江大学单泠王东王亚琴卢绍宽卢绍庆陈筱师丈朱原之周炜甄岩门阁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yingxingye.com/sylt/358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