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大学生的新媒体实验室
女孩在苏州工厂工作三班倒。虽说辛苦,但工作流程简单、环境好,不想从事其他工作。年10月摄于齐门大街。?卢承德
「轮到你了按」
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由丽水摄影博物馆在年发起,是中国摄影发展的一个风向标,旨在针对上一年度国内涌现的优秀专题摄影作品进行公推和综合审议,最后评出本年度上榜作品。日前,第六届排行榜的推荐和评审工作已圆满完成。轮到你了将对这些上榜摄影师进行一一专访,这是轮到你了介绍的第9篇上榜作品:摄影师卢承德的入选作品《世俗生活在南方》。
《世俗生活在南方》
摄影并文/卢承德
老铺子古董店里写字的老板与玻璃橱窗里折射出的摊贩与行人,构成了一幅老宅与老街的风景画。年3月摄于山塘街
我70岁那年,儿子为了预防我患老年痴呆症,送了我一台照相机,从此开启了我学习摄影之路。
学习摄影十多年后,我深深地体会到摄影已不仅仅是单纯的防病健身,它让我结识了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了解到我们这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不同人群的生活状态,丰富了自己的阅历和生活,感受到孩子们和老伴对我的爱,对自己的人生感到独有的富足。发现摄影已成为我晚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些年我坚持拍摄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物,特别是与我一样的普通人的生活,试图为他们的生活留点影像资料,或许能给他们的后人留点回忆和启示。
阿婆看着眼前这位穿戴入时的年轻女子,或许想起自己也曾经年轻貌美过。年5月摄于宝林寺前
小巷里的居民傍晚喜欢出来乘风凉,站在门口看看报纸,“看看野眼”。年7月摄于五爱巷
阿婆眼睛高度近视,但每天坚持读报纸。我说:你这样看报纸很吃力呀!她说:习惯了。年9月摄于侍其巷
在城市快速的、现代化的进程的浪潮中,城市的高楼比比皆是,快节奏的生活似乎让我们只看到为生活而忙碌、奔波的人潮;但如果我们放慢脚步、仔细、深入地去看,在苏州老城区里,却还能看到住居着一些保留了不少传统的生活习惯和民风民俗的老苏州人的慢生活。他们留念着传统的生活方式,面对外界的变化有着惋惜和无奈。
阿姨沉醉于单人独舞,回往过去的年华。年11月摄于大公园
老阿姨全身心投入广场舞,后面的老人也在认真学着跳。年4月摄于大公园
我尝试用影像把老城厢里苏州人的世俗生活的样式和他们的内心活动的心绪表达出来。我记录了他们既闲适自得有时又有点憋屈的瞬间,或许这样能表达他们对住在老房子里的真实感受,一定程度上映照了老房子里居民的生活本质。这是我十多年来坚持选择拍摄《世俗生活在南方》这个主题的主要缘由。
居民晒的衣裳影子。年12月摄于平江路
初来乍到的外乡人,喜欢苏州这个地方。经营夜市小食摊,打算长期定居在苏州。年9月摄于富郎中巷
老哥俩在丁香巷口足膝谈心。年12月摄于平江路
我非常喜欢拍周边熟悉的、不起眼的、小人物的照。,因为他们看到我与他们一样,拍摄他们时大多数人不受拘束,有的还感到很亲切感。我觉得就像是在拍自已、拍我的亲人、朋友和邻居;他们的生活就如同我自己的生活一般。虽然他们生活中的情趣和爱好,我不能一一去实现,但对他们积极乐观向上、闲适通达的生活态度,我充满着敬意!
阿婆对我说:她出生在这幢老宅里,平平淡淡走过了自已的人生,就像这杯白开水。年7月摄于西中市
老人年轻时支援国家三线工程,远离苏州,夫妻聚少离多。退休后回到苏州,妻子已经去世了。我见到他的时候总在独自饮酒,卧室里挂满了妻子年轻时的照片。年11月摄于新桥巷
弟弟和哥哥住在祖传的老宅里。几年后我回访时得知其兄弟俩都因病离世了。年5月摄于西中市
学习摄影,我不大受摄影条条框框的限制。苏州的街头巷尾对我来说就是个巨大的剧场和宝库,闲在家里不去拾几件宝贝总觉得可惜。我的照片大部分是抓拍、盲拍的,竭力想用自然、真实、与众不同的影像方式去呈现。
取景器里的世界,已成为我认识自己和周遭环境的窗口,抑或是我个人情感宣泄的出口处。
卖花阿婆为买花的小女孩儿带上腕花环。年8月摄于平江路
两位老人在弄堂口欣赏自己培植的微型盆景。年5月摄于西中市
平江路上一家小店门前的一块镜子折射出对面扭曲了的老街现状。年10月摄于平江路
老宅里的老人们都很友善。老阿姨好奇地问我:你拍这些照片有什么用呀,我说:孩子怕我得老年痴呆症,就学了摄影作为消遣呀。她说:你的孩子真好。年3月摄于大新桥巷
老人子女都在美国,条件优越,但他坚持一人留在苏州祖传老宅里居住。老人告诉我,苏州是他的出生地,老祖宗在这,他也要在这里终老。年7月摄于混堂巷
我现在有个两个小心愿,就是把过去拍摄过的几百家苏州老宅人家中选出的个家庭,再去逐一回访。我目前已回访了七十多户家庭,想给每户家庭选一组照片,编辑制作成一本影集赠与他们留个纪念。以感谢他们对我的拍摄的支持!
平江路是苏州历史文化街区,晚间还是有不少游客居民在街上游览散步。年10月摄于平江路
苏州大公园是市民休闲活动的好去处。年1月摄于大公园
在老宅居住多年的妇女,有个乖巧、爱学习且省心的女儿,可丈夫开长途货运车,让他时时牵挂担心。年4月摄于小石子街副本
我现在有个两个小心愿,就是把过去拍摄过的几百家苏州老宅人家中选出的个家庭,再去逐一回访。我目前已回访了七十多户家庭,想给每户家庭选一组照片,编辑制作成一本影集赠与他们留个纪念。以感谢他们对我的拍摄的支持!
我今年83岁,我想国外不是有很多八、九十岁的老人还在继续摄影吗,如果我身体条件允许的话,我争取再拍五年!▲
通常老宅里的客厅还是几家邻居共用的厨房,各占一方小天地,而画面中三户邻居和睦相处,把小小客厅统筹了一下,各家的厨房日用炊具归类统一放置,这样节约了场地,增加了生活活动区域。年6月摄于宝林寺前
小巷深处的老宅里挂了一幅透明的苏州刺锈,映照出含情脉脉的姑苏情调。年1月摄于邾长巷
在大公里跳广场舞的市民。年6月摄于大公园
陈丹青在第二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颁奖典礼上说道,“我所中意的第一名最终没有入围,是一位苏州的老先生,在他70岁的时候子女给了他第一台照相机,现在83岁了,我觉得他拍得特别好,处处让我感动、发笑,而且深沉,以老人家的视角来看周围这些弄堂,这些人。”
而浙江传媒学院美术馆馆长傅拥军评价道,“拍照是83岁老卢的晚年生活,他说只想记录记录老建筑里的生活。但是他拍出来的照片却妙不可言,冒着浓浓的苏州味。他的摄影里没有刻意的创作痕迹,原汁原味,朴素亲切,这是由人生阅历积淀而成,更是从他心里自然生长出来。”
窄弄里,新老苏州人擦身而过,都有着自已的生活取向。花窗的影子映在墙上。年11月摄于东麒麟巷
与卢承德的对谈
(轮=轮到你了,卢=卢承德)
轮:卢承德先生您好!您70岁起才拿起相机,并且没有系统学习过摄影,那么对您的摄影影响较大的是什么?或者说摄影的养分来源于哪?
卢:我在苏州老年大学摄影班学习了摄影的基本技巧,那里的老师和同学给了我很多帮助。刚开始拍摄时,我的同事吴万一老师给了我无私的帮助,他精选张在苏州拍摄的照片,将所有参数都留存在上面供我参考。后来我又看到吴家林老师的"边地行走"作品以及王远凌老师的"十八梯",特别是看到陆元敏老师的"上海人"等作品后,我开始明白照片应该像他们这样拍,什么冲击力呀!景别呀!都可以谈化,最应该是突出自己内心的感受以及对被摄对象的尊重和敬畏。我退休前在建筑公司工作,对建筑比较有感情,尤其在我参加苏州古城拍纪队的活动后,我深入解到了苏州古建筑的历史和保护情况,并且目睹了依旧生活在苏州老房子里的新、老苏州人的生活状况,从此我开始持续拍摄这个专题。
《上海人》,?陆元敏
对我的摄影历程产生影响较大的事是认识了上海林路老师、姜纬老师、无锡唐浩武老师、北京严志刚老师和浙江傅拥军老师等,他们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助、支持和指导。使我的图片得以传播,让更多人复方卡力孜然酊说明书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