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54959.html
如今,越来越多的行业需要执“证”上岗,从大学里的四六级证,不拿到就没办法毕业到律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会计资格证,甚至连月嫂都有专属的月嫂资格证,你别小瞧了这些看似普通的一张纸,从某种程度来说,它很有可能成为你职业道路上的扫雪工。
那么,作为一名职业的摄影师需要考证吗?今天让孙国治跟我们谈谈他的一些参战经历和想法。
孙国治:东海大学美术系硕士,红刺猬摄影团队负责人,从事摄影创作15年,曾受访于两岸各大摄影类杂志、网站等媒体。受邀与北京、台湾、香港、马来西亚各学术单位及公司社团等进行近百场摄影美学讲座。目前从事艺术创作、摄影创作等相关教学,专职海内外婚礼纪实、自助婚纱、各式写真、各类商业形象拍摄。
Q.过去没有参加过任何摄影比赛的原因是?这次怎么想要参加MPA的审核考试呢?
我之前没有参加过任何比赛,因为我觉得每个人拍照的个性不太一样,不参加也不是说觉得不好或否定。这次参加MPA算是因缘际会,很多人说没想到我会去考,就连讲座都有人问我会去考MPA的心境转变是怎样,但其实我的心境没有转变,只是刚好有机会了解到MPA的考核制度,觉得还挺完善的,尤其像我们这些人,可能外界很多人已经把你定位成老师级,作品拿出去大家也只有称赞你,不会很大胆指导你的作品哪里不好,但我不认为是老师级的在国际上作品就一定很好,所以我也希望可以听听国际摄影师的一些建议。
MPA因为它是第一次在台湾举办,台湾也没有人考过,再来就是马来西亚、新加坡那些曾考过的摄影师,他们的风格在台湾算是比较少见的,是属于那种修得非常精致,像画一样,这里面其实没有好坏问题,而是风格的不同。那我们台湾摄影师就会觉得是不是考MPA就是要走这个风格,大家会有疑问或把它想得比较狭隘,但询问过后其实并没有,而且总是要考个第一次,当有其他风格也通过审核的时候,大家就会知道了。
Q.从报名完到审核的这段期间,做了哪些准备?参加审核的20张照片怎么挑出来的呢?
一开始我有点搞不太清楚状况,我是报名Wdding类别,到底是要交婚纱的、婚礼纪录的,还是要各一半,我不晓得哪个会比较好?请教几个考过MPA的国外摄影师,有人给我一些方向,刚好他们也看我的作品很多年,知道我在表现什么,但考试会有一个审核标准,建议我有些比较风格式的东西要稍微收敛一下,要让评审看到的是细节和基本功的部分,然后像婚礼纪录的一些习俗,这种太细项的部分就不要拿出来,因为老外不太看得懂。
我想说既然他们要看细节,我又是报Wdding这一块,什么最能够表现细节?就是白纱,所以我大部分交的照片都是有纱的。另外,任何比赛或考试都一样,要注重整体性,今天不是说你拿了20张得奖的作品但风格都不一样,而是要拿出一个系列的,不一定是相同主题,而是色调、感觉看起来比较统一。像、办美术展也是这样子,有质感的艺术家展出的东西都是一系列,即使不是一系列,东西看起来也都是很顺的。
Q.考核时20张照片的摆放顺序,其思维和逻辑是?
顺序很重要,当然如果你不是拍同一系列的,一定会东一个西一个,这时候我可能就会集中一下,比较相同的摆一起,例如说有树的摆一起、风景很像的摆一起,再慢慢带到室内的摆一起,然后服装或动作比较相同的都摆一起。我是以场景来做区分,因为景点都有一个共通性,慢慢再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感觉。或是你可以去看一下你的作品,里面有亮的有暗的,那排序就从最亮到最暗,把亮的都摆前面,看起来会比较顺。
Q.MPA今年首次走进台湾,以你对它的了解和观察,跟我们谈谈你的想法?
他们非常重视印刷的技术和纸质,再来就是重视修图成像的细节,例如说暗部要有细节,毕竟你要称得上是一位国际级的摄影师,不能只是含糊带过,不能说只是走一个fl,所以你去看那些评审的作品,每一个都是细到非常夸张。当然细节这个东西,我在我过去的讲座跟书里也都有提到,我的观点反而是希望大家回到摄影的本质,不要修图修过头,我是一直抱持这样的观点。但我也不是一个很死板的人,很多东西其实都可以接受,风格这种东西没有好坏,而是你在这个风格里面有没有做得到位,只要有到位就都很好。所以我觉得这是个很良性的交流,他们虽然是那样的风格,但也能接受我的风格,我也可以接受他们给的建议。
MPA分三个阶段,最初的LMPA考察会希望先看到的是摄影师很基本的功力,至于个人风格的部分等到第二阶段的时候再拿出来无妨,因为他们知道你已经通过LMPA,代表你的细节方面没有马虎带过,所以进阶到AMPA他们评委就不会有这个疑虑,就比较能接受切头、切脚或是一些特殊效果。因为如果你在LMPA就用这些东西,他们会有一个质疑是,你是不是想用这些东西去掩盖你的技术不好,我觉得还蛮严谨的。
Q.跟我们分享一下,评审给的建议和评语比较印象深刻的部分?
主要是夸赞的比较多啦,他们觉得我的东西比较特别,不会太摆拍,但他们会挑一些小地方,例如说新郎的姿势再怎样会更好啦、这张切到脚啦、新郎新娘如果调换位置是不是比较好,大概都是建议这一种。评审过程中也会问你是怎么拍的,例如我有一张婚礼现场的照片,他们觉得光线不合理有色差,我就跟他们说明现场的拍摄情况,或是因为我的拍摄比较偏重自然光,有几张作品他们误认为我打灯了,挑了两三幅觉得这个风格跟其他不一样,那我就解释是怎么拍的、怎么后期的。
我拍照时动作很快,而且我又比较“活”一点,比较不会去注意这种很细部的东西,经由他们的指导,我也觉得这应该是要去注意的,这是我学到的地方。但有时候你放太慢,拍照那种“活”的感觉就又不在了,所以还有两难的地方。基本上我还是顺着我的拍摄方式,就是一些小地方注意一下,毕竟我们每个人还是会有盲点,那个盲点是人家才看得出来,即使做到一个高度了,就是一定会有盲点,那身为老师也要有自觉,虚心去接受和交流。
Q.MPA比较特别的是实体作品的审核,在印刷输出方面有什么心得或建议可以分享?
老实说我对这一块也不是非常的专业,我也是经过这次考试之后,才特别知道国际上对这方面的要求是很高的。一直以来我的作品都是在网络上发表,至于印刷方面我就是会有配合的厂商,色彩管理的部分,我就是做基本的荧幕校色。经由这一次考试的经验,主审也有给我一些关于用纸的建议,他们会希望不是那种光面、亮面的相纸,可以用一些美术纸,比较不反光,摸起来感觉就像画纸一样,表面上看照片不会很炫很亮,仔细一看细节都有。建议一些比较业余的影友,若要参加MPA,要特别注意打印这一块,可以去请教一些有相关经验的摄影师。
Q.关于之后考AMPA的准备方向?
不会特别为了AMPA去拍一辑作品,因为那不是我的个性,有时候你特别要做的东西不一定好。我还在考虑,如果AMPA可以让我换的话,我想换成人像类别,因为我在拍人像,想都试试看。这一次没有拿人像出来,是因为我希望考试对工作有帮助,毕竟都花钱去考这个了,以实际面来说就希望能为自己的工作加个分。
我觉得MPA考核其实还挺难的,评审表示第一阶段的LMPA他们会放得比较松,就是看大家的基本功,但到了AMPA和FMPA,照片就必须要有故事,也要有震撼力和创意,修图技巧还要很强,要达到那样的等级的确不容易。说真的我们是在做生意,像拍婚纱也不是说在创作啊,其实就是工作,就是稳稳地帮新人拍好,但创作就会要花很多时间去弄那些东西,如果是要进阶的摄影师,东西拿出来可能就不是我们平常看到的婚纱照,可能都是要有点创作的味道在里头,才会有震撼力和张力。
Q.现在很常听到大家强调“与国际接轨”,你在这个部分是如何经营的呢?而对于“国际化”有什么看法?
其实我没有特别往国际发展,也不会把自己定位成国际摄影师,当然会希望可以往这个方向走,所以这次MPA有这个机会我也很高兴,机会来了我不会排斥,就顺其自然去做,这次就算一个国际交流啦。与国际接轨有其必要性,我觉得台湾其实有一点点不太争气,台湾曾经是婚纱王国,但大陆、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等都进步得很快,年的时候,我应该是第一位网络摄影师被邀请到马来西亚办讲座。再来是价位的问题,考完之后在现场有一个简单的讲座,一个马来西亚的评审就在问,台湾拍一场婚礼的价位最高到多少,大家心里都有个指标,差不多6、7万台币(合人民币一万多元),评审就觉得很纳闷,这些东西应该要开始提升起来。
现场就有人举手发问,想要知道各位评审的价位,算一算他们的价位大概都在台币10几万(合人民币两三万元),讲完之后他们也好奇为什么台湾没有这样的价位?我觉得并不是他们那边没有低价的摄影师,而是彼此间最顶级的摄影师价位居然差这么多。所以重点在于台湾人把这块产业的价值摆在哪里,大家都会有对每个行业的价值观,例如在德国,老师就是一个非常高尚、高薪的职业,德国特别重视老师,那德国的教育就很好。也就是说你必须尊重那个专业,那个专业在自己的领域里面才会更自我尊重,才会做得更好。
当一个产业越来越专业的时候,相对的价值就会提升。在台湾,主要是婚礼摄影师的心态,台湾有个特色就是恶性竞争,然后消费者的需求又比较接地气。我个人对这一块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意见,但我知道前面有人在提升价位,像有的团队在发展海外婚纱路线,很想跟国际接轨,就会以国际的标准看台湾,前面有人在冲,后面的就跟进嘛,这是很好的现象,而不是说大家都没感觉。
但首先要注意的,自己要开到那样的价位,作品要好啊!像我都跟我们团队的人说,婚礼摄影师不是在比谁的案量多,不是越多就越厉害,那会把自己累死,我们摄影师也要有生活质量,那你就必须要把价位拉高,把案子减少,把生活留给自己。作品要好价位才拉得起来,所以像国内几个价位较高的摄影师,必然是有他们的长处。
Q.最后,作为一个专业摄影师,你如何估算自身行情与报价?通过这次审核考试,甚至未来通过FMPA等级,会以此作为涨价的依据吗?
我现在还不是很清楚这个东西可以帮助到多少,很多人也在问,考完了然后呢?除了证书和证明,我们可以做的也都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