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http://m.39.net/pf/a_4703213.html
本期内容为《美国电影摄影师杂志》的专栏文章。加入,免费获取《美国电影摄影师杂志》原版杂志。
作者:杰伊·霍尔本
多机位拍摄是一个复杂的领域,充满着各种单机位拍摄时导演和摄影指导们通常无法接触到的挑战。它跟戏剧表演十分相似,因为大多数多机位拍摄都是在现场观众面前进行的。
帕蒂·李(PattiLee,ASC)曾两度获艾美奖提名,作品包括《伯尼·麦克秀》、《我为卿狂()》和《鲍勃心动》。“现场表演时,没人想看到你扛着梯子四处调整布景,最好一开始就把所有东西都搭好,等到拍摄的时候,尽量不要再做什么调整。
”加里·鲍姆(GaryBaum,ASC)是两届艾美奖得主,十一次获该奖提名,拍摄过《威尔和格蕾丝》、《迈克和茉莉》及《移植正能量》等大量优秀作品。他也补充说到:“切换特写镜头或是主镜头的时候,其实根本没那个机会让你变换布景。即便疫情期间没有现场观众,我们的这种拍摄还是保持着舞台模式和结构,就好比用四台摄影机拍摄百老汇演出一样。所有布光和转场都要提前安排好,并且要同时考虑四台摄影机。”
因此,多机位摄影指导要为其打光布景的所有细节做好准备,虽然镜头重拍或细微调整的情况很正常,但是这些都是不提倡的。拍摄大多都是在现场进行,每个场景、演员的每个动作都要纳入布光计划的考量内,即便对于演员错过舞台提示的情况,摄影指导也要提前预见,保证布光可以灵活适应这种意外变化。
以前多机位基本就是三机位,但现在大多时候都是四机位或者更多了。布景设计上,要向观众和摄影机开放“第四堵墙”。“大多布光都得是顶光,”帕蒂说,“有时候你可以把灯具藏在隐蔽的地方,比如如果有角色要用电脑,那你可以在那儿放一盏平板灯来增加屏幕的亮度。但想要把灯具藏在家具后面就比较难了,因为演员要满场走动,有时我们可以让灯光师单独控制一盏放在地板上的灯,然后等摄影机移动的时候悄悄补光,不过你得要保证效果不要太突兀。”
了解舞台
首先引入几个概念:演员面向观众站在舞台上的时候,他们身后的区域(远离观众的区域)叫做“舞台后方”,相应地,他们身前的区域(靠近观众的区域)就叫做“舞台前方”,观众看不见的舞台之外的地方叫做“侧幕”。也就是说,舞台的方向是以演员位置为参考系的,当演员面向观众的时候,他们右边的区域就是舞台右侧,另外一边则是舞台左侧,这跟摄影机的两侧是相反的。
布光规划
多机位布光的基本规则就是运用交叉逆向主光源,这通常是指在镜头区域外设置一束向舞台前方射出的主光。“在这方面,我比较倾向于使用2K或5K菲涅尔钨丝灯这种光强较强的光源,”鲍姆说,“然后再用稍柔和的灯光打亮其他区域。”帕蒂也会用2K菲涅尔灯,但她会同时叠加其他小型或六百瓦左右的钨丝灯。“小型灯具是为了在演员走动的时候给更多区域提亮用的,我们还会在2K或1K灯具上放置灯栅来控制光量。有些摄影指导会用Leko聚光灯更加精确地控制光线区域,总之大家各有各的风格。”
交叉逆向主光源负责演员在某一剧集中的主要活动区域,放置在舞台左侧的为右侧演员提供交叉主光,反之亦然。现场还会有其他备用灯,用以给各个演员的活动区提供布光,或根据剧情氛围或时间点来切换光线。“这些备用灯具的作用很大,”鲍姆说,“如果这场戏要拍大家站着,那我们会在某些区域添加这些灯具,并且可以依据时间控制其开闭。当然了,所有灯具都是连到一个灯光控制板上的,该装置的技术近年也有提升,现在我们几秒钟之内就可以立刻改变灯光,或者根据演员活动区域设定好灯光提示。
舞台后方区域通常没有什么布光,如果有演员要从那儿走过来的话,我就要保证在拍摄她的特写镜头的时候要加入一束不错的柔光,等她刚要走到舞台标记上的时候,就开启这束光。”
“另外一个挑战就是剧本在不停变换,有时候隔一个小时就会收到一个新剧本,所以要时时做好准备。当然了,我们也在努力向电影风格靠近。”在鲍姆看来,情景喜剧的画面风格近几十年在持续演变着。
打磨画面
除了交叉逆向主光源之外,多机位拍摄的摄影指导还需要一条提供前向、柔和辅光的“通道”或“槽”,通常这是由放置在整个舞台后方的一排4x8英尺反光材料实现的。“在具体操作上,每个人的手法都略微有些不同,”帕蒂说,“我一般会在摄影机通道前摆满一整排珠板或反光布,每个场景都有单独的前向辅光,就挂在我们头顶脚手架的下方。而其中的难点在于,随着多机位影视的流变,很多布景都不再刻意区分出舞台前部了,所以我们每次都要努力从布景设计中找出这一部分,然后才能着手布置前向辅光。”
除此之外,很多多机位拍摄的摄影指导会使用“投射式辅光”,即把片场常见的方锥形或Chimera柔光箱放在菲涅尔灯前面。“DVS网格柔光箱是我的老朋友了,它是由灯光师菲力克斯·威廉姆斯(FelixWilliams)设计的,菲力克斯和知名摄影指导唐·摩根(DonA.Morgan,ASC)是多年的合作伙伴,”帕蒂说,“DVS网格柔光箱跟Chimera类似,但其内部有柔光结构,前部也有蜂巢状网格,可以在柔化的同时切分并控制光线区域。我会将它们和2K菲涅尔钨丝灯配合使用,放在侧幕提供投射式辅光,作为光线补充,让人物的眼神更有光亮,尤其是当他们离舞台前部和前侧辅光通道比较远的时候。”
鲍姆不常用前置反射光。“我的前置柔光和后置主光之间的光比一般保持在2.5:1,我喜欢让反射补光的位置低一点,好塑造人物面部立体感,在需要的地方再增加投射式辅光。”
帕蒂还说:“布光可以设置得很有戏剧感,但是我们通常还是以自然为主,比如用窗外射进来的光线,在室外的时候就会较多用柔和的顶部反射氛围光。太阳很强烈的情况下虽然也可以拍摄,但想要为四台摄影机找到合适的位置就比较困难了。”
鉴于多机位摄影需要很高的灵活度,有人可能会认为现场所有灯具一定都换成了RGBLED灯,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可能是受成本限制吧。多机位拍摄时,摄影指导和他们的团队成员经常要为整季搭建多个场景,再加上需要有一些备用灯具,开销剧增。“我会选择一半灯具用钨丝灯,另一半用LED,但是我们的预算通常比单机制作要紧张很多,”帕蒂说,“显然钨丝灯价格要低非常多,获取渠道也很便利。”
音效策略
虽然所有摄影指导都会努力将音效问题拆解为布光和构图设计策略,但对于多机位拍摄的摄影指导来说,音效经常是他们首要考虑的问题。“想要收音你就要用到吊杆麦克风,那我们第一件事就是要了解声音是如何在影片中发挥效果的,他们是像Fisher吊杆麦克风一样从架设在地面上的移动车上,还是架设在头顶的脚手架上?总之不论是什么方式,这些吊杆麦克风都是要在整个舞台范围内移动的,那我们要么就为此单独架设轨道,方便其在舞台上方移动,要么要避免他们出现在地面的光路上,防止移动的时候投下阴影。舞台后方的顶光也要是柔光,这样麦克风才能随意移动。”
按计划行事
多机位拍摄剧集的制作安排和单机位拍摄截然不同,很多剧集一周拍五天:第一天用来开展制片会议、剧本研读会,有时候还会进行第一次彩排,接下来两天划定演员活动区域和移动轨迹,第四天拍一些需要回放给观众看的片段,第五天才是最终彩排,并在观众面前进行正式拍摄。
对于单个剧集来说,灯光和器械组一周要工作五天,但DIT、掌机和视频控制师(多机位拍摄专门职位)则只需要集中工作两天,在拍摄计划能错开的前提下,他们是可以同时穿梭在多个片场的。“拍摄试播季时,我们都会同时参与多个剧集,”帕蒂说,“每个剧集都有不同的摄制组,我们很多人会和多个摄制组、灯光师和器械师合作,与摄影团队成员在数个剧集间横跳。这样一来,其实我们一周也要工作五天。”鲍姆说:“对单集拍摄来说,周一一般都是要搭建一些新布景的,通常演员自己都没见过布景,我们大体知道演员会在哪里移动和坐立,否则就只能提前大概布置灯光,猜测一下每个人会在哪里。
“你得试着搞清楚每个演员的位置,然后考虑多种可能,尽量让演员离墙远一点,”帕蒂笑着说到,“我们还跟美术指导偷偷密谋,在墙边放家具,这样就能大概确定演员走动的路线了。”
参数与看法
如今许多多机位剧集都是用SonyPMW-F55拍摄的,镜头方面,鲍姆喜欢Panavision11:-mmT2.8Primo变焦镜头,而帕蒂只会将它用于侧幕摄影机,中心位的两台摄影机则多搭配Fuji?lmPremierZKCabrio19-90mmT2.9。“网飞和索尼公司的剧集通常会要求4K,而其他大多剧集我们都只采用了p和Rec色彩标准,”帕蒂提到,“我们希望现场观众看到监视器屏幕的时候看到的不是log格式。不过有些剧组确实是使用log格式拍摄的,然后会在面向观众的屏幕上加上LUT。”
“多机位摄影是一种被低估了的艺术形式,”她说,“让四台摄影机都能同时产出高质量的画面是要下很大功夫的,你要担心它的艺术性够不够,观众看得开不开心。拍摄中总有各种需要你去考虑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不仅要让画面为故事服务,还要让它们不失趣味。”
谈及多机位摄影多年来的持续流变之时,鲍姆略带无奈地说到:“多机位拍摄剧集在视觉上想要向单机位剧集靠拢,而单机位剧集又想要多用几台摄影机来缩短拍摄周期。很多单机位拍摄的摄影指导都来我的片场学习怎么同时使用三四台摄影机,而在多机位拍摄方面,我们也正在和越来越多的单机位导演合作,以融入他们的美学手法。我真的非常期待这一领域的未来变化。”
-全文完-
中国摄影师社群累计直播45期,加入即可学习,更多大咖直播还在继续,精彩内容等你加入!
更多详情,欢迎咨询学院君小姐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